第364章 学会哥的运营(1 / 2)

“顶住!就算死也不准后退半步,否则就给老子去死!”

程知节提着剑亲临前线,双眼通红如血。

朔州危急,战事紧急,他的意识都模糊了。

几名士兵狼狈地从战线上退下来,哭丧着脸在那儿干嚎:

“将军,实在不行了,我们的人都快被打光了……”

“打光也不能退!变成鬼也给我死守大唐的江山!”

程知节气急,一脚踢翻那个士兵,抢过他的矛,将自己手里的礼仪短剑丢弃。

“没有人?老子难道不是人?跟我上!”

主将亲自上阵,残余的唐军将士顿时士气大振。

“愿誓死追随将军!”

哀兵必胜,唐军气势如虹,竟然还真顶住了敌人的冲击。

深山之中,鸣金之声阵阵。

已经冲到了朔州城大门的明军就像按了暂停键,立刻回收部队,从进攻的箭形阵排成防御的圆形阵,退回了茫茫深山之中。

“赢了!”

唐军一阵欢呼。

虽然是一场惨胜,虽然大家都被揍得遍体鳞伤,鼻青脸肿。

但你就说有没有赢,有没有把大明侵略者驱逐出去吧。

欢呼的将士之中,程知节望着明军退却的方向,表情一点也没有放松,反而越绷越紧。

以明军进退有据的架势,他们绝对不是被唐军击败的。是留了余力的,而不像唐军绷到了极限。

只要鼓鼓劲,刚才那一波,明军是真的可以推平朔州城的。

但他们就不,他们就要打打跑跑,不占领城池,就放唐军风筝。

而明军这样的操作不是第一次了,最近一直在上演。

大致流程就是,山里突然钻出一支明军部队,拔掉唐军的斥候,然后一波推到城下,用重型机械开始哐哐砸门。

朔州城不像中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资源用来加固城防。

就算程知节想亡羊补牢,可时不时的几块巨石砸下来,啥加固工程都白费。

为了城门不被破,唐军不得不每次都出城应战。

在一番野战后,次次都以明军主动撤退告终。

但是唐军次次都是惨胜,伤亡损失要比对方大得多——

尽管明军也几乎次次都丢弃一大堆重型装备,但是明军有钱,烧得起。但唐军可是实打实的死一个少一个。

而且,明军的攻势就像温水煮青蛙,越来越猛烈。

唐军发现,要把他们驱逐出去,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迎战所造成的伤亡正在稳步上升。

对面在打什么主意,稍有经验的将领都能一眼看穿。

“不以占领城池为目的,而以削弱我们的兵力和补给为目的么……”

程知节直龇牙,但是毫无办法。

因为朔州就立在这里,好比一个靶子。

明军想什么时候进攻就什么时候进攻,什么时候休整就什么时候休整。

但是作为防守方,唐军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万一两边的日程安排错开了,朔州真被人家一波捅穿,那乐子就大了。

唐军不能失去朔州,就像大唐不能失去长安。

现在几万唐军主力被压缩在山西狭小的地界内,再退就要被包饺子了。

更何况,朔州还是唐军的重要粮仓。

也得感谢财大气粗的大明。

在朔州失守之前,在这儿囤了不少粮食,因为当时粮道被断,无法支援当时在并州火并的明军,所以都积压在了这儿。

要是朔州的仓库丢失,不但程知节的部队,连晋阳那边都得跟着饿肚子了。

因为他们已经有几天没有从关中大后方拿到任何补给了。

之前来自大后方的补给虽然不大够,但好歹还能时不时地投喂一点。

但是就在几天前,后勤线路突然就断绝了,整个唐军就指着朔州的这点存粮过活。

这让程知节肩上的担子陡然重了起来。

“大后方到底在干什么呢?!”

…………

“李明亲征,汾河断流。我军补给断绝,蒲州沦为孤城,皇帝携皇储北逃……

“这都什么和什么?!”

晋阳府中,李世民读着李世绩从蒲州寄来的急信,读到一半就不想看下去了,气哄哄地把纸揉成一团,丢到一边。

他已经脑梗过一次了,不想再得脑溢血。

在他的座下,阿史那社尔和郭孝恪交头接耳:

“汾河就是我们窗户外的那条河吧?断流了吗?今天出门还好好的啊?”

“……”郭孝恪脑门上点点点:

“这是比喻的说法。我军的汾河补给线路被明军舰队切断了。”

阿史那社尔恍然大悟:

“难怪这段时间我军只能吃朔州的小米……唉真可恶,明军怎么这么坏啊!”

“这就坏了?呵,李明的阴谋还远远不止于此!”

李世民斜了手下人一眼,又丢出了另一份战报。

“程咬金的消息,朔州告急,请求增援。”

“怎么又要增援?”李大亮忍不住嘀咕一句。

“每隔三日就要求增援,动辄就要兵要武器。”

“他在朔州都在干什么,把晋阳当成什么地方了?这里并没有无限的兵源给他啊。”其他将领也在窃窃私语。

李世民把手掌压了压,示意众将安静:

“这倒不怪卢国公,关键是他的敌人,李明在朔州策划着什么。”

阿史那社尔若有所思:

“难道明军以朔州为切入口,不断地消耗我军的力量?”

李世民点头道:

“没错。对面是料定了我军的汾河补给线被断、只能依赖朔州的粮仓、必须死守朔州的战略困境,在那儿放我们的血。”

“从作战风格来看,朔州方向的明军主将应当是苏定方、薛仁贵吧?

“那二人擅长小规模山地战,在朔州山地不断袭扰消磨我军,正是他俩的强项,也是那些从赤巾贼转化而来的明军的强项。”

诸将听得神色黯然,恨恨地骂道:

“明军卑鄙,尽耍些阴谋诡计!”

“嗐,什么阴谋啊。”李世民不禁摇头苦笑:

“这是阳谋。”

汾河水路被断,明军瞄准的就是唐军不能再失去朔州仓库的这一窘境,不断地用小股部队骚扰此地。

小规模山地战可是明军的舒适区,而且部队规模小,通过翻越太行山的陆路,补给也完全跟得上。

唐军自然知道如此,但还是不得不把珍贵的主力部队投入到这一血肉磨坊之中。

阳谋无解!

“大汗,北有李靖,南有李明,我们……该如何抵抗啊?”

阿史那社尔有些麻爪了。

其他诸将也是一筹莫展。

这次轮到唐军被断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