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367章 我的军营还蛮大的

第367章 我的军营还蛮大的(1 / 2)

李治跟个木头桩子似的杵在李明面前,低着头一声不吭,只是盯着李明的右手边,活像个罚站的学童。

李明叹了口气:

“你难道不想说些什么吗,九哥?”

李治开口了,只说了一个字:

“水。”

“水?”李明愣了愣,突然感到大腿一烫。

这才发现,茶水都已经满出来了。

“唉我去!”

他赶紧放下茶壶,拍打着浸湿的裤腿。

李明很少犯迷糊,今天是例外。

这也不怪他。

敌对阵营的皇帝和皇储突然被传送到了自己面前,任谁都会犯迷糊。

“你不想说是吧……那你呢?大哥,你有什么想说的?”

李明掸干净裤子,目光移向了另一只boss。

李承乾还在那儿绞着手绢嘤嘤嘤:

“咳咳,奴家只是路过,不知这位小郎君为何将奴家掳掠至此……”

“……”李明嘴角抽搐,默默地和李治一起,捂住了自己的脸。

他都快忘了,牢大李承乾还是个spy爱好者。

和称心小两口关起门来,特殊py没少玩吧?

对了,说起称心,你那个奸夫呢?

李明把目光移向了在场的第三人。

是一位鼻青脸肿的普通明军战士,就是把李承乾一行拦下来的那个伍长。

“七禀陛下,窝牢记陛下教诲,在平凡的岗位上也没有放松警惕,成功擒获唐伪帝,奈何战场地形复杂,其余突厥贼众在其首领的带领下作鸟兽散。

“感谢陛下,感谢大明,感谢支援的友军……”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因为李大亮老哥救驾心切,好心办坏事、吼了一嗓子,引起了明军伍长的警觉,很快摇来帮手,将唐军打退。

并将逃难陛下、皇储和整个出逃的皇族,一并打包全部俘虏了。

“射匮可汗”称心带着剩余的唐军和突厥骑兵,向北撤退。

“你干得好,你干得很好!”

李明踮起脚尖,想拍拍精英小兵的肩膀,但只够得到后背。

伍长感到莫大的荣幸,身体整个绷直,几乎屏住了呼吸。

被陛下拍背,那块皮得供起来,至少得一旬、不,一个月不洗澡!

“辛苦你了,先去后方休息吧。届时我给你和你的战友亲自授勋。”

李明勉励了几句,打发走了激动得快昏古七的伍长,又把目光投向了在场的第四位老哥。

李家老大和老九能成为“牢大”和“牢九”,全靠这位老哥的友情赞助。

“李大亮,我觉得我应该给你也发一枚勋章,一吨重的。”

面对这位五花大绑的唐军高级俘虏,李明不无揶揄地调侃道。

说真的,要不是有李大亮及时点亮地图,明军哨卡还真就放李承乾一伙跑路成功了。

“……某无话可说,只求速死。”

李大亮说得很是悲壮,只是语气很没有底气。

不是他贪生怕死。

而是他捅的篓子实在太大了,一死了之反而有种逃避责任的感觉。

李世民陛下让他南下接应护送出奔的皇帝和皇储,结果他一嗓子就把两位贵人都送进去了。

明军能一举擒下皇帝,还是个“双皇蛋”,牢李功不可没。

所以,当双皇被逮以后,李大亮便失去了求生欲,一头往明军的枪头上撞过来。

结果嘛,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因为拒不投降,被明军给硬绑来了——毕竟官阶这么高的将军,一般都有着极高的情报价值,阵斩可就太可惜了。

“我很好奇,你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喊‘陛下’?难道生怕他们的身份没有暴露吗?”

李明向唐高祖发誓,他的提问是真心的,绝对没有阴阳对方。

要不是他知道尉迟循毓没有这个本事,他还真以为李大亮是潜伏敌营多年的卧底呢。

“要杀要剐,悉听尊便。”李大亮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

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说的大约就是他这种情况吧。

“他以为那个明军伍长要对我等不利,所以才急着大喊,想震慑对方来着。”李治幽幽开口道。

空气陷入了尴尬的沉默。

只有李大亮还在那儿念叨,和祥林嫂似的:

“杀了我吧,杀了我吧……”

这可怜兮兮的样子,让李明都看不下去了。

李大亮是唐军阵营中典型的打工人,南征北战这么多年,立下的战功也不少。

但是不论名气还是职位,都比同僚要低几个档次。

属于脏活累活都他干,年终表彰没有他的那种顶级牛马。

而这次,他被赋予了“在敌后掩护VIP”的高风险任务,终于不出意外地翻车了。

这家伙能神不知鬼不觉地绕过李明的大部队,成功和李承乾接上头,一是说明这位打工仔的业务能力还是在线的。

二是说明,唐军掌握着不为李明一方所知的本地小道。

这是很重要的作战情报。

今天能绕后接应李承乾,明天就能绕后当老六,捅李明大军的屁屁。

必须把这条情报套出来。

只是,对这位已经万念俱灰的打工仔,使用强力手段把他嘴巴撬开,显然是南辕北辙的。

李明决定换一个思路,便示意左右:

“替李将军松绑,赐座。”

亲卫军一拥而上,给不服气的李大亮解下绳索、按在席子上,便按刀警戒在侧。

这货如果敢对李明陛下有任何小动作,立刻让其狗头落地。

“不必,不必。”

李明挥退了虎视眈眈的亲卫,踱步到李大亮的面前,拍拍他肩膀。

“这位将军,你也不希望一战擒双皇的光辉事迹,被后世永远传唱吧?”

李大亮整个人像触电了一样震了一下,嘴唇颤抖。

果然,唐朝人都是很重视身后评的。

“啧啧,这段历史要抹掉是不可能的,影响太大了,你的鼎鼎大名一定会镌刻在史籍之中的,‘罄竹难书’啊。”

李明咋着舌头摇着头。

李大亮面如死灰。

“不过——”

李明拖长了音调:

“我在史家那儿有点关系,也不是不能替你翻案。”

李大亮眼神一亮:

“你要篡改史料?”

李明立刻摇头:

“这种吃书的缺德事我不做的。

“只是适当扭曲……不是,对笔杆子稍加引导,从另一个角度呈现和事实有一点出入的事实而已。”

作为长安报社的创始人,“新闻学”的开山鼻祖,对他来说,史料也只是另一种不追求时效性的“新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