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什么?”皇帝的声音不禁提高了几分,语气中已有了几分不悦。他站起身来,目光炯炯地盯着李嬷嬷,那眼神仿佛能穿透人心,深知后宫之事错综复杂,但皇后此举,实在让他难以理解。难道皇后是有什么别的用意吗?皇帝心中暗自揣测,脸色也愈发阴沉。
继后身边的李嬷嬷咬了咬牙,似乎下定了决心,终于鼓起勇气说道:“皇后娘娘说,皇贵妃执掌后宫,现在嫡子受伤,说明皇贵妃管理后宫尚有疏漏……皇后娘娘心中忧虑,又怕皇贵妃忙碌中未曾察觉,所以特地请皇上和太后娘娘前去,也好给皇贵妃提个醒,让她更加尽心尽力地管理后宫。”李嬷嬷说完,额头上已冒出了细密的汗珠,她忐忑不安地等待着皇帝和太后的反应,心中祈祷着不要惹怒这两位尊贵的主子。
皇帝听后,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冷哼一声,声音中充满了不满和愤怒:“皇后倒是会找时机。要回后宫大权就明说,何必拿永基受伤来说事。皇贵妃管理后宫尽心尽力,永基受伤不过是意外,怎能怪到皇贵妃头上。皇后这个亲娘自己带着亲儿子永基玩,受伤了却怪到皇贵妃身上,难道翊坤宫的奴才都是吃干饭的,连主子都伺候不好?”皇帝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皇后行为的不满和斥责,他无法理解皇后的用心,眼神中闪烁着对皇后深深的失望。
太后也满脸不悦,皱着眉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斥责:“皇后这是无理取闹。永基受伤,当务之急是找太医诊治,她却拿这些话来挑事,哀家可不吃她这一套。皇后身为后宫之主,应该以身作则,稳定后宫,而不是在这里无端生事。”太后的声音虽然平和,但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她对皇后的行为感到极度不满。
李嬷嬷一听,心中暗自叫苦,她知道自己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但皇后的命令她又不敢违抗,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道:“太后娘娘息怒,皇后娘娘也只是心中焦急,毕竟小皇子是她的心头肉……”李嬷嬷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无奈,她试图为皇后辩解,但显然效果不佳。
“焦急?”太后打断了李嬷嬷的话,声音中带着几分冷厉,“焦急就可以不顾大局,就可以无理取闹吗?皇后若是真的焦急,就应该好好照顾永基,而不是在这里找皇贵妃的麻烦。”太后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皇后行为的不屑和愤怒,她无法理解皇后为何会如此失态。
这时,李玉如同一只灵巧的猫,悄无声息地走到皇帝身边,低声细语,那声音轻得仿佛怕惊扰了这宫廷中的一丝宁静,“皇上,据暗卫那如密网般的消息传来,是继后,她竟然故意让永基受伤,这等手段,无非是想诬陷皇贵妃管理后宫有失职之处,好方便她夺回那如日中天的后宫大权。”
李玉的话语,如同一道突如其来的晴天霹雳,炸得皇帝的脸色瞬间阴沉如墨。他瞪大了眼睛,那眼中的光芒,既是难以置信,又是深深的痛楚,他万万没想到,皇后为了那后宫的权柄,竟然会不惜牺牲自己亲生的儿子作为筹码。
皇帝沉默了,那沉默仿佛是一片深不见底的潭水,压抑得让人窒息。片刻之后,他冷冷地开口,声音中充满了对皇后的失望和愤怒,如同寒冰一般穿透人心,“皇后真是好算计,为了后宫大权,竟然连自己的儿子都能利用。这样的皇后,如何能母仪天下,如何能担得起这后宫之主的重任?”
太后在一旁,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笑容中的讽刺与不屑,如同冬日里的寒风,直刺人心。她缓缓开口,言辞之犀利,犹如出鞘的利刃,锋芒毕露,“皇帝啊皇帝,你可曾仔细想过,这世间之事,往往是有其因必有其果。有什么样的姑姑,就自然会有什么样的侄女。先帝皇后乌拉那拉氏,那可是个‘贤惠’得让人叹为观止的女人,她的‘贤惠’,表面上看似无可挑剔,实则却让先帝几乎绝了嗣,这难道还不足以让你警醒,让你深思吗?”
太后的话语,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冲击着皇帝的心灵。她继续说道:“如今,她的侄女——继后乌拉那拉氏如懿,也走上了她姑姑的老路,秉承了那所谓的‘贤良淑德’。然而,这贤良淑德的表象之下,却藏着一颗狭隘容不得他人的心。她看着你后宫中这么多不是她所生的皇嗣,尤其是皇贵妃馨澜生的那对龙凤胎,那眼中、那心里,怕是都碍眼得很呐!她可曾真正为你考虑过,为你的江山社稷着想过?怕是她的心中,只有她那如泡沫般脆弱的权力梦吧!”
皇帝听了太后的话,心中犹如翻江倒海,波涛汹涌,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锐利的刀,切割着他内心的防线。他还是想为继后如懿辩解,那声音中带着一丝不甘和挣扎,仿佛是在为自己心中的那份信任做最后的抗争:“如懿不会的,她不会这样做的……她曾是那么善良,那么体贴……”
然而,太后却冷冷地打断了他的话,讽刺之意溢于言表:“皇后执掌后宫的时候,你的皇嗣有平安生下的吗?不是小产就是滑胎,那一个个逝去的生命,难道还不足以让你看清她的真面目?皇嗣频频出事,难道都是巧合?你扪心自问,这其中真的没有蹊跷?而皇贵妃馨澜执掌后宫大权之时,嫔妃们可都是平安生下皇嗣的,这其中的差别,你可曾仔细想过?难道这还真是邪了门了不成?还是说,你更愿意相信那个表面装得贤良淑德,实则心如蛇蝎的女人?”
太后的话语,如同一把锋利的剑,直刺皇帝的心灵深处,将他心中的那份信任击得粉碎。他愣住了,那些被忽视的细节,那些莫名的流产,那些背后的阴谋……一切似乎都清晰地浮现在眼前,让他无法再逃避。他感到一阵心痛,为那些逝去的皇嗣,也为自己曾经对如懿的盲目信任而感到痛心疾首。
皇帝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然后,他缓缓睁开眼睛,眼中已没有了之前的挣扎和不甘,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决然和坚定。他知道,自己必须面对现实,必须做出决断。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定,为了那些无辜生命的安息,他不能再纵容如懿的所为。
“太后说得是,是朕瞎了眼,看错了人。”皇帝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他的决心和勇气。他知道自己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必须为那些逝去的皇嗣讨回公道,必须让后宫恢复往日的宁静和秩序。
他看向太后,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之情。他知道,如果没有太后的提醒和点拨,他可能还会继续被蒙蔽在鼓里,无法看清如懿的真面目。他深深地向太后鞠了一躬,说道:“多谢太后提醒,朕知道该怎么做了。朕一定会彻查此事,给那些逝去的皇嗣一个交代,也给后宫一个清明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