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黄土女儿情 > 第424章 青年才俊刘秋凌终于回到家

第424章 青年才俊刘秋凌终于回到家(1 / 1)

这几天,庙沟村可红火了,青年才俊凌儿读书完成之后,将要在黄沙市工作了。按照她的学识,村里人都猜测她说不定敢当大官的,大家都积极主动地来攀亲戚拉关系,都想沾她的光。原来和她们刘家不和的人家,特别曾经为秋凌没能上成北大清华时幸灾乐祸的人,也带着一张通红的脸和一颗后悔的心来看在北京上海念书的凌儿了,这些人家并没有粘光的念头,只是好奇,或者希望她能讲讲大北京大上海的动听的故事。有的人还希望从学霸秋凌身上吸取点教育孩子的门道,还有的人趁去有钱人家吃点野东西哩。

细看刘秋凌的身高长相,容貌几乎没有多大变化,只是一张光洁的脸蛋上辐射出层层带着漂亮与智慧的光影,再没有当年的那么厚的一层鼻涕涎水布满脸膛了,个子显然比上高中那时还高一截儿,头发留剪成很时尚的长发,宛如一挂黑色瀑布从头顶飞泻,又在背部及两肩膀飞溅开去,颇具艺术魅力。

从穿戴上看,这绝对是北京当时最为流行的那种质地和款式。无论是衣服的材质还是剪裁,都显得十分考究,显然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这样的穿着不仅彰显了品味,更透露出一种高贵与典雅。

可以想象,这样的服饰必定价值不菲,其价格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得起的。然而,对于庙沟人来说,这样的穿着简直就是一种奢华的象征,与古代皇宫里的嫔妃们相比也毫不逊色。

甚至有些女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特意询问过秋凌,她身上的衣裳是否真的如她们所想的那样昂贵。毕竟,在庙沟这个相对封闭的地方,人们对于时尚和奢华的认知还比较有限,这样的穿着无疑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和猜测。

秋凌笑着说,其实不贵的,才几十块钱。

女人们一边摇着头,一边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嘴里却异口同声地惊叹道:“哇塞,这价格真的不贵啊!”仿佛这个价格远远低于她们的预期,让她们感到十分意外。

接着,她们又兴奋地议论起来:“是啊,这么便宜,咱们完全买得起呢!”“就是啊,要是在黄城城里能买到就好了。”言语之中透露出对这件物品的喜爱和购买的欲望,同时也流露出一丝遗憾,因为在黄城城里可能无法购买到这样物美价廉的东西。

说实话,如今的庙沟人观看秋凌的眼光真是变化了,可以说对她刮目相看了。

在他们看来,秋凌马上就要当大官了,可谓炙手可热,大多数人不敢跟她正面说话,即使胆子大的,敢说话的,说话的腔调都不同平时常。

秋凌和他们谈话仍然像以前那么随和,关心地询问着近年来的生活状况,从吃穿住行,从家里没有没长余的钱等方面了解村民的生活情况。

大家都说要比农业社时好多了,都吃成玉米面馍,白面玉米面两面馍,有时候还能吃上纯白面馍了。

不过,说起钱,普遍还是比较紧张的,只有个别人家的钱有些积攒。即使缺钱了,急用时,就是借点也比较容易多了,不像韵儿香儿凌儿念书那些年头,天啊,真的是没钱啊!秋凌说,她念书那阵子,她们家的情况就有些好转,她姐姐和三姐也能挣点钱了。

这些日子,可把村长王海平忙乎坏了。他是村长,面对秋凌回乡的事情上,他是十分的关注。他在私下里听夏婷说,凌儿很可能要到黄沙市里工作的,凭她的文凭和才学,上级领导给她一个当官的职位不是不可能。

这是全庙沟村、黄城县,乃至黄沙市的大事,他作为庙沟村领导能袖手旁观吗?如今的刘秋凌不是刘成厚家的女儿,更是庙沟村的女儿,从大的角度看,她更是黄城县黄沙市的女儿嘛。女儿回家了,他这个村长能撂着不管她吗!当然不能了。从怎么的方面上说,要是秋凌真的当了大官,他关心了秋凌,那么当官的秋凌能丢下他这个村长不管吗?按理说,她也不会不管的。

在秋凌回家的当天晚上,海平就以村长的身份来看望秋凌来啦。

这次,他的确走在高明亮的前列。他高明亮如今眼看没有什么油水了,成天跑在外面,说是包工赚大钱,把村里的这一摊子破事自然撂在他身上了。

也许,正是他将要真正走向村子最高领导的最佳时机,可不?咱秋凌这位未来的大领导不就回到他身边了吗?

如果秋凌真像夏婷说得那样当了县里市里的大领导了,那就请他明亮大哥闪一边吧,哪里凉快去哪里好了。他去了刘家,也像很有文化的人一样,说凌儿风尘仆仆从北京归来,衣锦还乡,他这个村长有失远迎啊!他的文绉绉的话语把所有人都逗得哈哈大笑。

人们看着只想闹革命工作,穿着土里灰气的破旧衣服的王村长,顿时生起一股浓浓的辛酸。他的头发脱去不少,稀疏得如同冬季高山上被凛冽寒风吹刮着的毛咪草,苍白而凌乱不堪,令人怜惜。

秋凌礼貌地让王叔快上炕坐着拉话,几年不见,还是那样的关心民生大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啊!

唉——谁让咱是个党员呢?还是咱凌儿这位高大上的博士生最懂他这个村干部了,这么多年,腿把子差点跑断了,可说他好话的又有几个呢?今天晚上,总算有个人能理解他的难处了。说着他的酸楚的眼泪就流出眼眶。

秋凌又安慰他说:“王叔,你就别难过了,你为村民做出的贡献,嘴上都不说,其实都记在心里了。”

海平连忙说,是的,是的,经咱凌儿这么一说,他的心里敞亮多了,为村民多做点事,那是应该的,咱并不在乎人们说什么哩。凌儿说的每一句话,都像是哲学家说出的,总是那么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