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哥,东子,还有诸位,快请进。”
黄叔早已在家等候多时,听到敲门声后快步过来敞开院门,然后笑着请人入内。
老黄家的这座院子,在昨天签好协议以后,所有权其实已经归属李向东本人,李向东和李父进自己家当然没什么好客气的。
可跟在他们俩身后的周父和周大伯,还有周大哥和周德兴这两对堂兄弟,说他们四人像刘姥姥进大观园有些夸张,但眼前这座院子给他们的冲击力还是挺大的。
感觉与第一次走进老李家的院子时非常不一样!
当然,老李家的一进院也很好,在他们看来那也是相当的气派。
但老李家的院子进门左拐入内,一眼看去尽入眼底,生活气息很浓郁。
他们只觉得房子真好,院子真不错。
可眼前这座二进四合院不一样,虽说这座院子除了占地面积更大一些,也就比老李家的院子多了一道垂花门。
却也恰恰是因为多了这道垂花门做阻挡,让他们四人感觉眼前的这座院子更加神秘一些。
这种神秘感,让跟在李向东爷俩身后的周父四人,心里多多少少有些打鼓。
“这院子真宽敞!”
“确实敞亮,要是再把地上的青砖铺齐整喽,晒起粮食来方便的很。”
“城里又没地,晒什么粮食?要我说就该把这些花呀草呀的全给拔喽,抓紧时间种上西红柿和黄瓜,以后家里就不缺菜吃了。”
“说的对,再种上两排豆角,根本吃不完。”
走在最后面的周大哥和周德兴这对堂兄弟,穿过垂花门后一人一句的低声嘀咕着。
他们俩还准备再规划一下院子里种些什么的时候,走在他们哥俩前面的周大伯,一双眼睛瞪了过去。
周大哥两人犹如老鼠见了猫,立马收声闭嘴不再多言,乖乖的跟在后面走进正房。
“老大,老二,赶紧倒茶。”
黄叔进屋后开口招呼黄兴和黄民哥俩,正在帮着黄婶收拾细软的兄弟俩,放下手里的东西,一个准备去拿茶叶,一个准备去桌前摆放水杯。
他们哥俩已经和厂里的领导说好,岗位要转给自家的农村亲戚,到现在还没有去上班就是在等李向东带人过来。
1978年,最高层的政务院推出‘顶替招工’政策,允许农村户口的子女,符合条件的农村亲属,顶替城市职工进入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入职。
入职时户口即转为非农业户口,也就是说岗位到手,农转非也就会跟着一起解决。
这项政策,可能与大规模的知青回城有关,但不管高层领导是出于什么因素考虑,有政策背书,极大的方便了周大哥和周德兴这对堂兄弟去肉联厂顶岗。
“兴子,民子,你们哥俩甭忙活了,我们不喝茶。”
李向东拦下黄兴和黄民,从身上的挎布包里掏出一条牡丹。
“兴子,这条烟你拿着。”
手里的牡丹递过去,李向东把周父爷俩和周大伯爷俩给黄家兄弟介绍了一番。
“麻烦你们哥俩带着我这两位舅哥去办理一下顶岗,兴子,这条烟办手续的时候,你看着该给谁,该怎么给,我就不管了,记得让厂里给我这两位舅哥分下宿舍。”
李向东之所以给黄兴一条牡丹,完全是为了堵办事人员的嘴。
什么亲属顶岗都是胡扯,这事所有人心里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