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者中的难度看似是最低,可也只有辉院以上的学生才有理论上的微小可能。
普通高校没有教授、副教授,当然也就没有能提升公民权限的高层次科研项目。
就算是有,也是教师与更高层次学校的联合科研项目。
普通高校的学生根本就没机会,除非能力极为卓越,升到辉院才有一丝可能。
且加入科研项目当底层牛马,公民权限的推升上限在三者中也最低,基本不超过lv.3。
第三个。
先成为同届适龄人不到千分之一的优培生,再接受特别邀请通过难度不低的考核,获得官方的要务职位。
三者中难度说是中等,可也极难,但收获却是三者最大的。
若是不在乎自由受到约束,第三种方法的性价比极高。
优培生若是能通过考核获得官方职位,被赋予的职能权限要比普通的联邦公务员高。
起步就是lv.4,
考核通过的部门越机密、获取的职位越高,加成的权限也就越高。
普通的联邦公务员不仅需要勤勤恳恳工作,能力也要极为优秀。
才有很小的机会晋升到和优培生起始权限等级一样的基层领导职位。
且优培生未来的晋升机会和提升上限也都比普通的公务员要大很多。
当然第三种方案的性价比极高是短期(几年)的一个计算。
在未来需要支付别样的代价。
优培生通过考核被联邦的官方部门录取了,并不代表一切就万事大吉了。
联邦官方部门职员在任职期间,会有周期不等的多次考核。
这将不断地把人再刷下去。
越是机密的部门、越是职责重要的职位,考核越严格,刷下去的人也越多。
这些官方的部门每年对新一届的优培生都能有不少的招录名额。
就是因为很多优培生的前辈们,没顶住逐渐越来越难的考核,被筛选出去了。
在任何时代的人类社会,“人之道”的竞争,存在于你能想到的所有方方面面。
联邦社会也是如此。
竞争无所不在、压力无所不存。
成为优培生要竞争,入职官方要考核竞争,想一直留下要竞争,想升官晋级也要竞争……
越往上走,“人之道”的竞争越显酷烈。
这也保证了,拥有中高级公民权限的人数比例,一直维持在适宜的范围。
冗官(例,官民比过高,空吃皇粮)冗费(例,退休金总支出比劳动人口的工资报酬还高)本就是社会制度不健康的表现。
“官民比”的有趣内容极多,但本质就是一个行政成本、行政效率的问题。
只要行政廉洁高效,一切都好说,否则……呵呵~!
联邦社会的官方人员,这个随时间推移越来越难的筛选考核。
底层逻辑可以近似看作前联邦时代,义务兵转职业士兵(士官)的一、二、三、四、五、六、七期士官选拔。
义务兵2年,下士(一期)3年,中士(二期)3年,上士(三期)4年,四级军士长(四期)4年,三级军士长(五期)4年,二级军士长(六期)4年,一级军士长(七期)6年。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正向能量感言(悲壮又决绝):不舍离开曾经投入过精力和感情的地方或团队,但是为了团队的更好发展,引进新鲜血液,不让营盘倒下而让它常盛不衰,保持活力。为了大局甘愿离开奉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