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手打压!
周浩然的策略完全相反,派出了齐德强,让他靠着过去多年在海港书商行业里积累下来的好名声,多去帮助那些抄袭、跟风的同行。
齐德强照办。
却无法理解。
最高兴的当属李长兴。
因为人心都是肉长的。
同行们来抄袭、来跟风,本来就心虚,就害怕遭到中博书局的报复。可现在中博书局不仅不打压他们,反而是以德报怨的帮助他们。
这样一来,同行们的印刷订单,就只有长兴出版社这一条路可选了!
一厂这边接单不断。
二厂那边更夸张,开工之后,半个月里已经连接43单,总金额高达1930万元!只是10%的定金,就有将近200万元入账了!
看现在这形势,两个印刷厂,根本不够啊!
供不应求!
有必要再去收购第三家印刷厂!
李长兴这天听说周大先生去了二厂那边视察,就赶紧屁颠屁颠的跑了过去。
有些话,还是当面沟通更好。
“大先生!”
李长兴呼哧带喘的跑过来。
周浩然正和二厂的厂长韩航,沟通进一步的缩减成本的策略呢。现在的国内的民营厂管理都太过粗放,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而抬高成本。
韩航是外企出来的,这是他的巨大优势。
长兴出版社为了抢印刷订单,费用只有市场价的一半。
自身的利润都给挖干净了。
而现在二厂这边还背负着将近900万元的债务呢。
没有利润,利息都还不上!
所以必须得在管理上下手段,要足够的控制成本,才能留出利润还债。
见到李长兴跑过来,周浩然就好笑道:“李老板这么着急”
李长兴连声道:“怕你太忙!”
周浩然问:“什么事啊,这么急”
“有一个好机会。”
李长兴递了个眼神,压低声音。
周浩然指了指办公室的方向,一起过去,“什么机会”
李长兴道:“浦东那边有一家印刷厂要倒闭,我们有机会收购。”
“嗯”周浩然眉梢一挑,“不会是国营吧”
李长兴连忙道:“不是,民营印刷厂!你不是说不准碰国有资产嘛,我哪敢盯上国营印刷厂。”
周浩然点了点头,“不属于咱们的肉,咱们不吃。”
李长兴道:“是民营的,也是92派的,在国家改革浪潮的号召下,下海做生意的。不过也不知道怎么了,今年的生意不太好做,他那边支撑不下去了。”
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经济危机的前兆,肯定是最靠近市场的民营企业最先感知,轰轰烈烈的牛市掩盖不了市场的疲软。
为什么会有牛市
因为钱都流入股市里了,而没有进入实体业。
民企们日子不好过,一点不奇怪。
要不是周浩然力挽狂澜。
李长兴和姜雄也早就破产了。
周浩然对此很慎重,“你要帮忙”
“咱们现在的订单越来越多,”李长兴这会儿的野心也膨胀起来,“我觉得有必要来一个三厂,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周浩然看向旁边年轻的韩航,“韩厂长,你怎么看”
“嗯……”
韩航有些犹豫。
周浩然鼓励道:“咱们是民企,没那些顾虑,以公司利益为第一位!有什么就说什么!”
韩航沉声道:“我觉得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进一步的扩张,而是把印刷厂的模式给找准。我们的报价很低,导致几乎没有什么利润。当务之急应该是尽快找到经营利润的空间,在内部管理上找到更好的办法。”
周浩然点了点头,“一厂和二厂,暂时就够了,行业名气已经有了。接下来得从内部下手,二厂这边的债务900万,必须得把债务的事解决掉。”
“机会很难得啊!”李长兴不想错过这样一个低价收购的机会,“我跟那边交流过,几十万就能把他的厂子买下来。”
“负债呢”
“100多万。”
“说的就是嘛。”周浩然摇摇头,意思很明确,“把这部分负债也承担过来,这债务压力太大。扩张的事暂时不考虑。老李,你现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跟韩厂长一起,做到精细化管理,把成本给降下来!”
李长兴叹了口气,“可惜了这么好的机会。”
“机会有很多!先把自身的隐患解除,大展身手的机会在明年呢!”
周浩然有他自己的规划。
等明年经济危机爆发,长三角这边的制造业和外贸业都会受到巨大的冲击,一片片的国营厂、民营厂都在倒闭,那才是真正的大机会。
到了那时候,别说三厂了,就算是四厂、五厂、六厂,都有机会以极小的代价同时吃下来!
“好了,你和韩厂长聊聊成本管控吧,我还有事。”
周浩然得去趟复旦大学。
乔海说了,他已经总结出了现阶段正版软件的试用、付费的机制。
这就好了。
过去看看,寻找破解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