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虹真的在报纸上写了一篇关于稻花鱼的小结。
她这一写更加助推了稻花鱼的热度。无数半信半疑的人彻底信了,都奔到道里菜市场门前。
李前进之前的预案果然起了大作用,十条通道井然有序,每个都排着一百多人的长队。
现场在他们的控制下忙而不乱。
慕名而来的人蜂拥而至,车厢里的鱼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卖到下午,李前进拿着个喇叭来回奔忙,看着车厢里的鱼量果断拉起警戒线。
排队的这些人买完鱼,车厢里的鱼也基本售罄。
“唉,什么情况,怎么拦上了?”
后来的人一看顿时不干了。
李前进拿着大喇叭解释:“哥们,是鱼卖没了,你排半天到时买不到多窝火!”
“你们宣传的这么神,怎么整那么点鱼糊弄?”
“可不是糊弄,我们今年一共九十亩地,出鱼三万多条。等排队的顾客买完全部售完!”
“三万多条都卖了?”
警戒线外站着的人有些后悔,万万没想到鱼还有卖完的时候。
警戒线里的人乐了,好险呐!
这时又来了一波抢购的,见拉上警戒线了很多人悔得直跺跺脚!
“我说兄弟,不就是没买到鱼吗,至于吗?”
“我们是早上过来买的,中午就回去炖了,结果一尝,太他妈的好吃了!吃完饭赶紧跑过来想再买几条,你看这……唉,早上多买点好了!”
他们这帮人一说,没买到的更加抓耳挠腮。
有聪明人偷偷拉住李前进说:“小伙子,万一这些人买不完,剩下的你卖我点。”
李前进摇头,“哥们,我们这帮人忙乎一天了,剩下的我们得犒劳一下自己。”
他还真不是糊弄人,大家跟着他忙乎一天,中午就吃了点馒头和大葱蘸大酱。
晚上可不能再将就。
最后一个顾客称鱼、结账离开。
李前进高兴的大喊:“收摊回家!”
几十人同时爆发一阵欢呼,从早忙到晚的他们累坏了。
计划经济时代排队买紧俏物资是常有的事。然而他们却把普普通通的鱼卖出了奇迹。
在这待了一天的叶知秋完整的记录稻花鱼的销售奇迹。
一天的时间就卖了三万条鱼。
这是媒体的力量也是市场营销所创造的奇迹。
黑色的钢笔,握在叶知秋的手中,在一页硬皮笔记本上写出了一行行秀丽的字体。
她的手很白皙。
那支钢笔,笔杆挺粗,已失去了光泽,变得乌旧。
完全裸露的笔头有如古兵器方天戟,笔尖磨秃了,磨短了,磨斜了,写字只能侧着笔尖才流利。
它是拧帽的,笔胆也无钢套。
吸墨水时,捏一下,两分钟才能胀起来。
它是一支老式的国产“友谊”钢笔,中国五十年代文化用品的遗物。
价格是一块三毛七分,但已很少有人请售货员拿出来看看了。
人类心理在任何方面总是趋向于追求更新的东西,所以如今它差不多绝迹了。
我们人类保护濒于绝迹的动物那种感情非常仁慈伟大,但淘汰旧产品的“喜新厌旧”的原则毫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