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我要是连他都能撼动,还在这里混个屁啊?”
李前进满不在乎的大笑。
“面好了!”
春妮端着一大盆热汤面进来。
李晓萍立马抛开忧伤,满肚子的食物,人才不会感觉空虚。
一大盆面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她吃了进去。
在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中,她用了七个小时跑了六十公里,悲愤不仅能出诗人,还能挑战自己身体的极限。
春妮看着李晓萍狼吞虎咽心疼的又掉眼泪。
一个女孩独自奔跑在这寒冷的冬夜,在她看来简直难如登天,也不知道这丫头是怎么做到的?
各自安歇,第二天一大早,李前进和春妮要去忙乎,清清迷迷糊糊的被塞进李晓萍的被窝,在姑姑怀里接着睡。
上午九点,温煦的阳光穿越严寒和雾霾洒落下来,给人们带来些许余温。
五辆打着绿色春来横幅的大卡车,在道里菜场排成一排。
许多吃过春来稻香鱼的市民,见春来又登报,都对这份通告感兴趣,不过这回卖的是青菜。
并不妨碍他们过来看看,只有一次,春来就给他们留下个印象,同等价位春来的东西更好!
离过年还有八天,现在囤一些新鲜的蔬菜放在凉快地方坏不了。
广场上一群群吐着仙气的市民在严寒中踱着步,见车来了忽啦一下围过来。
有了上次的经验李前进他们一点都不慌,飞快的拉起一条条警戒带。
几百人很快变得井然有序。
五台卡车前,醒目的大牌子上写着销售的品种。
顾客一见这翠绿干净的菜顿时就喜欢上了,虽然价格不菲,但是为准备年货花点钱也是值得。
这年头之所以有年味,和物资不丰沛也有直接关系,平时舍不得买的东西借着过年的由头,咬牙也要买点。
吃着可口的食物、穿着自己心心念念的衣服,自然而然的对年也就有了期盼。
葛虹、苏萌和叶知秋也在人群中,还随机采访一下买完菜的市民:“大姐,这菜怎么样?”
“好!”大姐一伸大拇指说:“别看人家是大集体,但是卖的菜要比道里菜场的新鲜还便宜两毛,菜根上的泥处理的也干净,服务态度也好,都是笑脸相迎!”
叶知秋采访到的结果都差不多,上次她就写了一篇关于服务意识的文章,却是如一粒小石子投入海中,悄无声息的淹没在各类火热的新闻中。
国营工人可瞧不上大集体,觉得他们服务好点不是应该的吗?咱可是国家的,不能跌份。
李前进看见她们过来,跳下卡车迎过来,“欢迎几位大记者来指导工作。”
“李老板生意兴隆啊!”叶知秋笑眯眯的说。
“靠天吃饭挣点辛苦钱,这不是响应国家号召吗!”
李前进对这个牙尖嘴利的叶记者很小心。
“哼,挣钱就是挣钱,干啥还藏着掖着的,像是见不得人似的。”
叶知秋不满意李前进对葛虹和苏萌很随意,对她就很客套,心高气傲的叶大记者哪受得了李前进的双标。
“可不是见不得人,只是提醒一下叶大记者,不要光看眼前繁花似锦,别忘了这繁华背后是更加辛苦的付出。”
李前进可是怕叶知秋放个大卫星,再给他扣个什么领路人、致富能手之类的大帽子,把他打扮成光鲜亮丽的肥羊放在供桌上。
“可是收入也是丰厚的,正符合上面勤劳致富的政策,完全可以成为一篇典型的文章,号召广大农民向你学习。你也可以把你的宝贵经验传授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