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站出来的这个人,李知行倒是稍稍诧异了一下。
因为在李知行的记忆中,这位礼部的郎中,似乎并不是坚定的帝派。
长久以来,他都是充当着反对者存在的。
炎安帝道:“自然是真的,君无戏言。”
得到了炎安帝肯定的答复之后,这位礼部的郎中直接躬身:“臣推荐临川公主为太子。”
听到这个礼部郎中的推荐,场面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片刻之后,这位郎中,直接遭到了口诛笔伐的攻击。
“胡闹!简直是胡闹!”
“临川公主为女子,怎可继承大统!”
“我大炎自开国以来,就没有过这样的先例,你这是要让陛下违背祖制,你当真是该死!”
口诛笔伐的声音越来越激烈,同时言语也越来越严厉。
随便开口就是要将这个礼部的郎中给打杀了。
之所以会有如此变化,自然是因为这些人都已经反应过来了。
都知道这个礼部的郎中,代表谁开口了。
临川!
这个根本就没有都他们考虑范围内的人出现,还真的是一下子就打乱了他们的节奏。
可是冷静下来思考,临川似乎,的确比大皇子和二皇子,都更加的适合继承大统。
毕竟临川在人脉上,就有着大皇子和二皇子,完全不可比拟的优势。
如果临川真的被立为太子的话,那再想要扳倒可就难了。
所以他们才想着,在这个事情成为真的之前,就先让炎安帝把这个计划给否定了。
最好是把这个搅局的礼部郎中给打杀了。
只是炎安帝早就已经下定了决心,因此不管这些人说什么,炎安帝的态度和决心,都是没有任何的变化的。
眼看炎安帝对打杀这个礼部郎中,没有任何的意动。
朝堂之上的一些中立派,骑墙派都开始纷纷的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了。
尤其是一些,天然被大皇子和二皇子排除在外,但是本身又有一些追求的朝臣们。
他们仿佛是看到了一个新的机会。
他们这个时候支持临川,就算他们之前没有向临川表忠心,现在也足够了。
到时候临川真的登基,肯定不会亏待了他们。
于是乎他们也表示愿意支持临川。
如此一来,朝堂之上的势力,就直接被分成了三份。
一份是支持大皇子的,这一份是影响力最大的。
包括宗室也是支持大皇子的。
宗室这边其实没有什么特殊和固定的喜好。
只是他们一想到,临川的青梅竹马是李众,他们就觉得如果临川成为了储君,那也太危险了。
另外一份则是支持二皇子的,这一份的影响力适中,人数也是适中的。
最后则是支持临川的。
这一派的确是有着最多的人数,可是势力范围却是最小的。
实在是没有办法,这一群支持临川的人,本来就是在朝中存在感非常差的一批人。
如若不是如此的话,他们也不会选择支持临川,搏一个前程出来。
不过临川这一派里面,也并非是没有大佬。
比如说上官澜,这位军中大佬。
谁都知道,上官澜是楚家的女主人,上官澜在外面的决定,就代表了整个楚家。
而楚家作为现在整个大军最大的军阀,在军中的话语权那可是非常夸张的。
上官澜现在就是旗帜鲜明的支持临川。
当然原因谁都知道,李众跟临川可是青梅竹马。
上官澜支持临川,自然会让人联想到朝中的另外一位巨头——李知行。
这位可是文官之首。
李家在文官集团当中的影响力,同样是如日中天的。
李知行已经提拔了一大批自己的优秀弟子,进入到了朝堂当中。
李知行的态度,可就代表了他们的态度。
另外李知行的态度,也代表了李知行那一系官员的态度。
如果这个时候李知行也表态支持临川的话。
那临川这边的份量可是非常的足了。
到时候临川不管是人数上还是质量上,那可都是第一了。
“李相,这件事情你怎么看?”别人不敢询问李知行的意见,可是上官澜却是没有这方面的顾忌的。
李知行对此也并不觉得不妥,因为李知行的确是需要一个机会,开口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的。
只是在李知行开口之前,就有人直接大声的提醒了一下李知行:“李相,我们都知你孙儿跟临川公主的关系,只是此事事关国本,还请李相秉公决断。”
这是为了组织李知行,直接就图穷匕见了。
一点都不藏着掖着了。
李知行对于发生这样的事情,一点都不意外。
相反如果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李知行才会感觉意外呢。
现在既然有人跳出来了,那李知行就好好说道一下。
“陛下,老臣,反对现在立储。”
“现在正是我人族与妖族剧烈交锋之时,现在立储的话,会牵扯太多朝堂上的经历。”
“会让人心浮动,同时还会让很多事情,都会围绕立储而针对性的进行,如此会影响朝堂的效率。”
“所以老臣建议,立储之事暂时搁置。”
“而且现在陛下正是春秋鼎盛之时,现在立储实在有点太早了。”
听到李知行直接反对立储,所有人都惊呆了。
不过很快一些聪明人就反应过来了。
李知行并不是反对立储,李知行是在对刚刚的提醒做出的回应。
你不是不想让我孙媳妇进入到立储的竞争当中吗?
既然如此,那就大家都别立储了。
就继续等着吧。
反正炎安帝春秋鼎盛,接下来肯定还会再生十个八个的儿子。
到时候你们面对的竞争压力会更大。
现在你们如果想要竞争的话也就三个人,如果非要等到那个时候,那就不是九龙夺嫡那么简单了。
上官澜听完了李知行的话,不由笑了起来:“还真是老狐狸,看似什么都没说,可是却什么都表达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