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贞观风流 > 第279章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第279章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2 / 2)

凭什么薛礼一去辽东就能领两个折冲府的兵力,而他只能跟在便宜师尊身后当牛马?

就因为他年纪小吗?他不服,真的不服!

“公爷,还请收回成命,若真要在下领兵,只需给在下一个伍长或什长即可,两个折冲府的兵力,在下是万万不敢受的。”

薛礼也是连声拒绝。

他是真没想到,这位公爷会如此看重他。

虽说他心里,其实也还是有一份统领千军万马的期盼的。

可这一上来就让他统领两千军,步子未免也扯得太大了,哪怕先让他去基层锻炼锻炼装个样子走个流程呢?

两人喋喋不休的声音吵得柴令武头疼。

他没好气地呵斥道:“急什么急,我还没说完呢,你们慌什么?”

两人又是一愣,望着柴令武的眼神不由自主地浮现几许迷茫之色。

柴令武皱着眉头,淡然道:“昔日冠军后十七随长平侯北征匈奴,十八岁便已封侯,而今薛礼也是同样的年岁,统领两个折冲府有何不可?”

两人还以为柴令武必然有一番高论。

却是没料到他竟然会直接拿冠军侯做对比。

一时间,两人皆是满脸呆滞,不可思议。

不是,拿冠军候和他们比,这是有多看得起他们?

“行了,就这么决定了!”

柴令武一锤定音,打定主意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薛礼培养出来。

两人回神,眼神依旧呆滞。

还想说点什么,便见柴令武的手指指向裴行俭,淡然道:“另外两个折冲府交给你统领,你俩不是谁也不服谁吗,那就好好比一比,看看谁的统兵只能更胜一筹吧!”

柴令武这话一出,裴行俭原本已经吐到嗓子眼的话又瞬间咽了回去。

满脸不信任道:“让我也统领两个折冲府?师尊此言当真?”

“废话!”

柴令武斜了他一眼,没好气道:“你最好别给为师丢脸,不然为师肯定把你屁股打开花。”

裴行俭闻言,赶忙应激性的捂住自己的屁股,连连保证道:“那不能,好歹弟子也跟着师公学了那么久的用兵之道。”

一旁的薛礼神色复杂,心中只觉得荒唐。

但柴令武态度坚定,他也只能接下这个任务。

“既然没问题了,那就继续赶路吧!”

柴令武也不欲两人多说,他会告诉他们让他们亲自上手去统兵,仅仅只是因为他懒,懒得去军营吗?

当然不会!

这都是他这个师尊对他们沉甸甸的信任啊。

柴令武如是想着,心情颇好的钻进马车,带着队伍继续朝北方开始赶路。

薛礼和裴行俭对视一眼,眼神尤其复杂。

直到现在,他们仍是有些难以置信。

有些不敢相信,柴令武竟然就这么将四个折冲府交给了他们两个弱冠之年的少年统领。

须知,今年薛礼也才十七岁。

而裴行俭,更是才十四岁。

两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子,竟然要去统领上千大军了?

这合理吗?

“走吧!”

最终,还是裴行俭率先回过神来,招呼薛礼上路。

事到如今,这任务他是想不接也不行了。

何况他并没有不想接这个任务的意思,相反,他很兴奋,兴奋他终于能大展身手。

反正他去练就是了,若真出点什么问题,还有柴令武给他擦屁股嘛。

这么好的练手机会,他是做梦都想要。

薛礼也不再多言,只是内心暗暗坚定起来,打定主意不能辜负公爷的信任。

不就是两个折冲府吗,他将来可是要统率千军万马之人,岂能被两个折冲府下到?

一个字,练就是了,反正有公爷把控大方向。

他就不信,以他的能力,还能出什么乱子。

两人收敛心绪,跟上了柴令武的车驾。

过了河东之后,柴令武便没有半分停留,而是选择加快了行进的速度,打算以最快的速度赶赴辽东赴任。

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队伍赶到了晋阳,大唐的龙兴之地。

不过柴令武也未曾在晋阳停留,而是继续跋山涉水,越过太行山后,直奔幽燕之地而去。

又是一个月的翻山越岭,长长的队伍终于过了幽州,进入了幽燕山脉的群山之间。

营州近在眼前之时,时间也已经来到五月。

若是关中的五月,早已经正式步入盛夏时节,到处都是去往山林中避暑的人影。

但辽东之地,虽然也有了夏日的感觉,但空气之中吹来的风依旧带着凉爽之意。

也是正式进入营州之地后,柴令武才真正理解了史书上那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什么意思。

走在辽东宽阔的官道上,两侧到处是荒芜的农田。

农田之中,偶尔还能看见已经被风化的白骨。

因为没有人烟而营造出来的一片死寂,让见惯了关中繁华之地的柴令武都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柴令武走着走着,前方的道路旁边的排水沟里,又露出了一具还算完整白骨。

裴行俭翻身下马,从白骨的胸腔里掏出一枚锈迹斑斑的箭簇。

他高举箭簇,对着阳光打量片刻,随即一脸正色的定论道:“这是前朝东征高丽的将士,这枚箭簇,是高丽专用的螺旋箭簇,咱们中原没有这个制式的箭。”

柴令武闻言,不由轻轻蹙起眉头。

随即淡淡道:“既然是同胞,那就送他入土为安吧。”

裴行俭轻轻颔首,粗暴地将白骨从水沟里拽出来,拎到了一旁的地梗之下。

然后一脚踹在地梗松软的泥土,地梗便垮了下来,将白骨完全掩埋。

这就是所谓的入土为安。

没法子,这一路上,白骨太多了。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不提被高句丽垒成京观的前隋将士尸骨,光是民夫便至少有上百万人死在了辽东。

这么多尸骨,即便是柴令武,也没有那个耐心为他们修建坟冢。

能让他们不至于暴尸荒野,已经是柴令武作为后来人能给到的最大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