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小五爷智斗诚意伯(1 / 2)

至于李景隆,朱肃对他已经不抱有任何希望了。

李景隆朝着朱肃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自己的请求:

“小五,给我调拨些人手,我打算今晚悄悄摸进兵部大牢里动手救人。”

“救哪个?”

朱肃连眼皮都没抬一下,随口问道。

“蓝玉。”

李景隆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反叛的气息。

“救他做什么?”

朱肃一副等着听下文的模样。

“救出来后,我亲手解决他,然后向你邀功。”

李景隆这番话,简直就是公然叫板。

朱肃微微点头,然后冲他竖了个中指:

“这位兄弟,真是勇气可嘉啊!”

“那意思是……”

李景隆满怀期待地盯着朱肃。

“赶紧给我消失!别一天到晚给我找麻烦……”

朱肃显然没打算对他客气。

第二天,大殿之上,王爷们正研究着繁复的礼仪,吕闯则是忍气吞声装空气,而刘伯温却突然提出想要退休。

“哼!”

朱肃听刘伯温说完,双手往身后一撑,原本盘着的腿也伸直了:

“诚意伯可是我父皇的智囊张良,怎么,现在也打算学张良隐居起来了吗?”

这话显然是戳到了痛点,毕竟朱元璋曾公开表示:徐达是他的韩信,李善长是他的萧何,至于刘伯温,那就是他的张良。

现在,李善长都已顺利回乡安度晚年,刘伯温心里不禁盘算:再不行动,自己恐怕得被后人抬着棺材回去了。

于是,当秦王和离的请求得到朱肃的批准后,他暗自打算趁机开溜。

不料,朱肃一句话让他尴尬至极,下不来台。

大殿里,文武百官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吴王朱肃的身上,他们第一次觉得这位年轻的殿下竟然是如此地深藏不露。

朱肃对刘伯温的请求既未拒绝也未答应,只是轻轻地点了他一下,立刻让刘伯温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徐达微微眯起眼睛,发现根本无需自己出手,便和身边的常遇春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看来,我们之前真是小看了吴王。

大殿内陷入了一片尴尬的沉默,刘伯温几次想要开口辩解,但每当他的眼神与朱肃交汇,他就不得不打消这个念头。

因为朱肃正用眼神告诉他:你敢申辩,我就敢让你难堪。

朱肃就是要让刘伯温难堪,让他失去颜面。

人才,又如何?

不压一压你的傲气,你还真以为能飞上天?

实际上,刘伯温在开国功臣的排名中垫底,并非没有来由。

他确实立下过汗马功劳,才智也属上乘,但朱元璋对他就是喜欢不起来。

这是为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