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明明了解一切,为何当时不加以阻止?”
“而我在质问崔令和时,你为何保持沉默?”
“直到你发现我动了杀心,你才匆忙现身。这是为何?”
朱肃大声质问着。
凤乐公主被他问得哑口无言。
原因再简单不过,彼此心照不宣:
无非是那点微不足道的自尊心作祟。
此时凤乐公主的举动,不过是在试图与朱肃做一场交易,然而朱肃对此毫无兴趣。
“我不需要你帮我去笼络人心,你的动机根本不纯。”
朱肃的目光突然转向凤乐公主,声音低沉:
“现在后悔,已经太晚了。”
话音刚落,朱肃便将军刺狠狠地刺入了崔令和的胸口,没有丝毫犹豫。
崔令和即刻倒在血泊之中。
而朱肃提着滴血的军刺,身姿站的笔直。
过了好一会儿,原本寂静无声的围观人群突然爆发出惊涛骇浪般的惊呼。
事态已经彻底失控。
李景隆站在朱肃旁边,不由得叹了口气。
他听闻他的父亲李文忠近日有意将他逐出家族,而目睹眼前这一幕,他暗自思忖:
如果自己反应不够迅速,或许真的会直接从家族名单上消失,连逐出族谱这道程序都省了。
凤乐公主脸色苍白如纸,朱肃却并不理会,他转身对围观的百姓大声说道:
“都散了吧!你们也看够了吧,还不快走?”
朱肃的话音一落,人群中就响起了一片议论声,都在说“吴王殿下是我们的中流砥柱,一定能遇难呈祥”之类的话。
在金陵城,如果说谁的名声最响,那肯定是朱肃和他的首席幕僚李景隆,其他人都要靠边站。
尽管前几天李善长等人告发朱肃谋反,但在朱元璋和朱标的力挺下,他的名声反而更加显赫。
尽管百姓们对此半信半疑,但今天他们亲眼看到了——
吴王殿下虽然有点凶猛,但确实是个爱民如子的好王爷。
这一点,他们都看得清清楚楚。
“让人带苗儿去我宅邸,同时派人去常茂那里知会一声。”
朱肃一边将军刺上的血迹从崔令和的衣襟上轻轻抹去,一边吩咐李景隆。
“遵命。”
李景隆点头,没有多余的废话,立刻去安排。
在众多武将中,武力最强,性格最稳重的人,非常茂莫属。
朱肃对张苗儿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百姓们虽然对吴王朱肃的命令心存敬畏,但也知道分寸,他们依照吴王殿下的指示,纷纷加快脚步散去。
他们心里清楚,一旦官府的人介入,自己这些人说不定也会惹上是非。
过了一盏茶的工夫,城门重新开放,而此时金陵城的街头巷尾已经开始传播起“吴王一怒斩高丽来使”的故事。
不过,每个传奇背后,总是伴随着一部分人的牺牲作为代价。
朱元璋这次显然没有打算轻易放过自己的儿子,他在愤怒中摔碎了两个瓷杯后,下令将吴王朱肃直接投入刑部大牢。
至于李景隆,作为同谋,自然也受到了同样的处罚。
刑部大牢,朱肃和李景隆是首次踏足这里。
他们好奇地打量着牢房里的布置,发现这里的环境远不如之前在兵部和大理寺大牢的条件。
李景隆忍不住对朱肃抱怨道:
“咱们俩这是越混越回去了,住的地方是越来越糟糕……”
“我算了一下啊……”
“刑部、兵部、大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