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几个进厂的名额(2 / 2)

这样一个小厂,哪怕是初级规模,起码也能解决上百人的就业问题,如果后期扩大的话,甚至是几百人上千人的就业。

随着四九城居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还有外地的人员调动,这些年四九城里面的各种岗位是越来越少。

很多中学生毕业后都只能是在街道挂上名,以后慢慢的等待,在现在在街上就时不时的可以看到很多游手好闲的小青年,也为几年后的上山下乡埋下了伏笔。

家里面如果没点门路的话,说不定要等上几年,能奢望有些大厂扩建。

当初何雨水之所以能进棉纺厂,是因为棉纺厂的扩建,一下子要招几千名女工才轮得上她。

不然的话,她可能就像前院的闫解成,还有后院的刘光天一样只能暂时的做一个临时工。

闫解成那个暖瓶厂还好些,工作没有那么累,刘光天那个就不行了,在轧钢厂锻造车间抡大锤,每天累的要死,这家伙偏偏还有个玩心,下班后整天跟一些社会小青年混了晃来晃去,没少被他老子胖揍。

“在这个厂归属在我们厂名下,由我们厂来筹建,部里的领导亲自担任筹建办主任,我和杨厂长都是筹建办的副主任,我手里面正好分配了一些进厂名额,多的不说安排两三个人还是没问题的,你今天去那边送钱的时候,问问你的朋友那边有没有需要的。”

李副厂长说了很多之后,终于到了重点上,明显他是想利用这些进场名额加深双方的合作关系。

虽然现在两方面合作比较愉快,李新民这边能够得到足够的计划外物资,但这终究是卖方市场,他们之间只凭借着张旭来维系,这在李新民看来这是一种很薄弱的利益关系。

如果双方没有充足的利益关系,万一中间出点什么差错,很容易就会造成物资的短缺。

两三个进厂的名额,在张旭看来,可算是大手笔了。

虽然只是轧钢轧厂下属的小厂,那也算是正儿八经的城里工人,工资待遇上并不会比轧钢厂少多少,这样的一个工作岗位,如果放出去,哪怕是1000块钱一个,也会被争破了头的。

要知道,虽然第一年只是实习工资18块钱,一年也能有200多块,等到实习期一过定级之后,每年300块是不成问题的,就是说四年的时间满可以把这1000块钱赚回来,四年的时间换一个一辈子的铁饭碗,绝对是稳赚的,何况未来还可能涨到40、50、60。

如果是乡下人的话,那更是赚大了,直接能吃上供应粮,为人人羡慕的城里人。

如果真的有那么个人的话,这两三个工作名额送出去,那人绝对会承轧钢厂很大的人情。

不过李新民这个想法明显的是要落空了,他想不到自己交易的对象至始至终就是眼前的张旭,至于张旭口中的那个人,只不过是虚构的罢了。

当然,这几个工作名额张旭是不会推辞的,这可是城里工人的名额,在外面会被别人挤破头的,就算不卖,拿出去也能落得不少的人情,甚至在这一瞬间,他脑海中已经有了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