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姜婧萱拿出羽毛,让它轻轻划过宝宝的手心。羽毛带来的轻柔触感让宝宝笑了起来,他试着抓住羽毛,但因为羽毛太轻,总是无法成功。程江北在一旁鼓励宝宝继续尝试,同时告诉他这是羽毛,是鸟类身上的。
然后,程江北拿起那块绒毛玩具,让它靠近宝宝的脸颊。绒毛的柔软让宝宝感到舒服,他开始用脸颊蹭来蹭去,享受这种触感。程江北告诉宝宝,这是软软的绒毛,很多玩具都是用这种材料做的。
最后,姜婧萱递给宝宝那块带有凹凸纹理的木块。木块的表面粗糙,与之前宝宝接触到的物品截然不同。宝宝开始用手指去探索木块的每个角落,似乎在研究这块木头是如何构成的。程江北解释说,这是木头,是我们家里很多家具的材料。
除了这些人工制造的物品,程江北和姜婧萱还让宝宝直接体验自然界的触感。他们让宝宝躺在草地上,感受草叶的柔软和清凉。姜婧萱轻轻地拔下一小撮草,让宝宝握在手里,告诉他这是草地上的小草,是绿色的,能吸收阳光生长。
接着,程江北抱起宝宝,让他用小脚丫踩在湿润的土地上。宝宝的脚丫接触地面的那一刻,显得有些惊讶,但很快就适应了这种感觉,开始尝试着在草地上挪动。程江北在一旁指导宝宝,告诉他土地的感觉,以及它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随着宝宝对周围环境越来越熟悉,他也变得更加活跃。程江北和姜婧萱轮流陪伴宝宝玩耍,不断地用语言描述宝宝正在经历的触觉体验,帮助宝宝建立对这些新事物的认知。
在宝宝尽情地探索了自然界的多种触感之后,程江北和姜婧萱决定给宝宝带来一次音乐和歌唱的体验。他们选了一片被大树环绕的草坪,那里阳光温和,微风拂过时树叶沙沙作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氛围。
姜婧萱从背包里取出了一台便携式蓝牙音箱,并连接上了自己的手机。她挑选了一首节奏轻快、旋律简单的儿童歌曲作为开场曲目。随着音乐响起,姜婧萱开始随着节奏轻轻摇晃,她抱起宝宝,让宝宝也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宝宝似乎对这种新奇的声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眼睛紧紧盯着妈妈。
程江北则在一旁拿出了一串小铃铛,摇晃起来,清脆的铃声与歌曲的旋律相呼应。他走到宝宝面前,让宝宝伸手去碰铃铛,感受声音的变化。宝宝的小手碰到铃铛时,发出了更加悦耳的声音,这让宝宝兴奋不已。
当第一首歌曲结束时,姜婧萱关闭了音箱,决定用自己的声音为宝宝唱歌。她选择了一首传统的摇篮曲,用温柔的嗓音哼唱起来。宝宝静静地听着,仿佛被妈妈的声音所吸引。程江北则在一旁轻轻拍打着宝宝的背部,配合着歌声的节奏,给宝宝一种安全感。
唱完摇篮曲后,程江北提议大家一起唱一首简单的儿歌。他和姜婧萱一起唱起了《小星星》,这首歌的歌词简单,旋律优美,非常适合宝宝听。他们边唱边做手势,比如当唱到“天空中闪亮的小星星”时,会用手指指向天空。宝宝虽然还不能跟着唱,但他却随着歌声和手势的引导,眼睛跟随父母的手势移动,似乎在努力理解歌词的意思。
为了增加互动性,程江北还拿出了一只塑料小鼓,放在宝宝面前。每当歌曲中的某个节拍点到来时,程江北就会敲击鼓面,让宝宝模仿敲击的动作。宝宝虽然动作还不那么协调,但每次敲到鼓面时都会露出开心的笑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程江北和姜婧萱轮流为宝宝表演了多首歌曲,既有欢快的儿歌,也有柔和的摇篮曲。他们还尝试着让宝宝参与到歌曲中来,比如在歌曲的某些部分,让宝宝模仿敲鼓或是摇铃铛。宝宝渐渐地不再只是听众,而是变成了表演的一部分。
当音乐和歌唱的环节结束后,程江北和姜婧萱注意到宝宝的精神状态非常好,似乎还意犹未尽。于是,他们决定带宝宝做一些户外游戏,以进一步激发宝宝的运动能力和探索精神。
姜婧萱将宝宝放在了柔软的草地上,然后拿出了几个色彩鲜艳的玩具球。她把这些球排成一排,然后鼓励宝宝去抓取离他最近的那个球。宝宝似乎对这些颜色丰富的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慢慢地爬过去,尝试着用手去抓。程江北在一旁观察,随时准备好辅助宝宝,确保他在尝试的过程中不会受伤。
当宝宝成功抓到第一个球后,姜婧萱给予了宝宝鼓励的掌声,并夸奖宝宝做得好。接着,她将第二个球稍微推远一点,鼓励宝宝继续前进。宝宝在尝试爬行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肌肉力量,也逐渐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
程江北则从背包里拿出了一个小型的塑料拱门,把它固定在地上。这是一个专门为宝宝设计的障碍物,目的是让宝宝学会绕过障碍或从宝宝有些犹豫,但在程江北和姜婧萱的鼓励下,他勇敢地尝试着爬过拱门。每一次成功的尝试,都会引来父母的欢呼声。
接着,他们又展开了一项新的游戏——“躲猫猫”。姜婧萱躲在一棵树后面,呼唤宝宝的名字。
当宝宝转头看向她时,她突然跳出来,大声说:“躲猫猫!”宝宝被这个突然的动作逗乐了,笑声不断。程江北也加入了游戏,他躲在不同的地方,然后突然出现,给宝宝带来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