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二宝时,她显得有些害羞,但还是鼓起勇气站了起来。她拿出一本旅行手册,翻开其中一页,上面有一张古生物化石的照片。
“我今天最感兴趣的是博物馆里的古生物化石展览。”二宝轻声说道,“我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恐龙化石,它有好几米高,非常壮观。导游告诉我们,这些化石已经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了,它们见证了地球的变迁。”
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继续说道:
“我还学到了一些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一种说法是,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导致气候剧变,恐龙因此灭绝。我觉得这很神奇,也很令人感叹自然的力量。”
程江北微笑着鼓励她:
“二宝,你对科学的兴趣真让人高兴。恐龙灭绝的原因确实有很多理论,科学家们还在不断研究。希望你能继续保持这份好奇心,将来成为一个探索未知的科学家。”
轮到程江北时,他拿起一张照片,那是他们在历史遗址前的合影。
“今天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是在那个历史遗址上的感受。”程江北缓缓说道,“站在那片土地上,我仿佛能感受到先辈们的智慧和勇气。那个遗址曾经是古代文明的中心,见证了无数历史事件的发生。”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我还记得,我们在那里亲手制作了一些手工艺品。虽然只是简单的陶器,但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匠人的心血和努力。这让我更加尊重传统文化,也提醒我们要传承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姜婧萱点头赞同:
“江北说得很好。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它们。”
最后轮到姜婧萱,她拿起一张照片,那是他们在自然保护区的合影。
“今天对我来说最难忘的,是在自然保护区的徒步旅行。”
在每个家庭成员轮流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所学之后,姜婧萱和程江北决定进一步深化讨论,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将全家人分成两组,每组分别选择一个当天参观过的地点,共同创作一个短故事或诗歌,用以表达对该地点的理解和感悟。
姜婧萱首先宣布了分组情况:
“现在我们将分成两个小组。大宝和二宝一组,爸爸妈妈一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今天参观过的地点,共同创作一个短故事或诗歌。这不仅是一个创意活动,也是你们展示所学和感受的机会。”
她接着说明了具体要求:
“你们可以选择古城墙、博物馆、历史遗址或自然保护区中的任何一个地点。创作的内容可以是对该地点的描述,也可以是基于该地点的想象故事。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你们的感悟和思考。”
听完之后,大宝和二宝决定选择古城墙作为他们的创作主题。
大宝:“我觉得古城墙最能体现历史的厚重感。我们可以写一个关于古城墙的故事,讲述它的过去和现在。”
二宝:“对,我同意。我们可以写一个关于一位古代士兵的故事,他在城墙上守卫了很长时间,最后成为了一位英雄。
大宝:“我可以负责写故事的开头和中间部分,二宝你负责写结尾,怎么样?”
二宝:“好的,我来写结尾。我们还可以加一些对话,让故事更生动。”
大宝开始构思故事的开头,他写道:“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古老的城墙上,有一位年轻的士兵名叫李明。他从小立志要保卫国家,守护这片土地不受侵犯。”
-二宝则在旁边画了一些草图,帮助大宝更好地想象场景。
-大宝继续写中间部分:“李明在城墙上度过了无数个日夜,经历了无数次战斗。他的勇敢和毅力感染了每一个士兵,大家都称他为‘城墙上的英雄’。”
二宝开始写结尾:“多年后,李明老去了,但他的故事被一代代传颂。如今,这座古城墙依然矗立在那里,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也铭记着那些勇敢的士兵。”
与此同时。
程江北也有些认真的,“博物馆里的文物非常丰富,每一件都有其独特的故事。我们可以写一首诗,表达对这些文物的敬意和对历史的感慨。”
姜婧萱:“好主意。我们可以从一件特定的文物入手,比如那个古老的陶器,写一首关于它的诗。”
程江北:“我来写第一节和第二节,你来写第三节和第四节,怎么样?”
姜婧萱:“好的,我来写结尾部分。”
程江北开始写第一节:“在尘封的岁月里,一件古老的陶器静静躺卧,它的身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记录着千年的风霜雨雪。”
姜婧萱在一旁仔细聆听,不时提出建议。
程江北继续写第二节:“它的主人早已逝去,但陶器依然完好无损,它见证了无数朝代的更迭,诉说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姜婧萱开始写第三节:“如今,它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向每一个来访者展示它的风采,每一道裂痕,每一处斑驳,都是历史的印记,不可磨灭。”
程江北最后写第四节:“让我们驻足凝视,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静谧,它不仅是过去的见证,更是未来的启示。”
等到他们完成之后。
大宝和二宝站起身,轮流朗读他们创作的故事。大宝读开头和中间部分,二宝读结尾。他们声情并茂的表演赢得了全家人热烈的掌声。
大宝:“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它让我更加理解了古城墙的意义。”
二宝:“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我们通过这个故事学到了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