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在瞬息万变、充满不确定性的金融市场中,能够准确预测股票走向,并且还能够在恰好的时刻果断出手买进,这几乎是所有金融从业人员梦寐以求却又难以企及的目标。
因此,在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存在外部操控力量之前,米亚德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接受“陈建真的只是单枪匹马作战”的说法。
对于这件事,除非有更加有力的理由说服他改变观点,否则米亚德绝对不会轻易放弃自己内心深处那种隐隐约约觉得其中必定暗藏玄机的直觉。
可凭着他在东城庞大的人脉和能量,他竭尽全力地调查了陈建的背景,但除了他的家庭信息外,一无所获。
这一点令米亚德更加关注起这个神秘的人来。
此前,他从未将陈建与任何大财团联系在一起过,特别是那几家闻名于世的技术融资集团,他对此圈子相当熟悉,也尝试动用自己的关系网去搜寻关于陈建的情报,结果却是空手而归。
这种情况愈发激发了米亚德想要探清陈建真面目的渴望。
最近一次交谈中,对方提出了要使用极高杠杆比率的要求,并表示出强烈的意向准备进入沪市进行投资。
根据陈建当时表现出来的坚定决心,这位经验丰富的银行家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信息——此人对即将进行的投资行动满是无比的信心。
这让米亚德感到既疑惑又好奇,他迫切希望知道支撑这份自信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资本力量或者独家内幕消息。
经过一夜无眠的思考,米亚德决定采取一种看似冒险实则极具策略性的方法来进一步接近真相。
他认为通过允许这位年轻人利用高杠杆的方式进行市场操作,也许能为自己揭露更多有关陈建不为人知的秘密提供机会。
毕竟在正常的审核流程下,像陈建这样身份并不明确且缺乏足够财力保障的客户是几乎没有可能获得如此高额财务支持的。
即便是出于对自己职业生涯安全着想,这样的批准也是异常谨慎甚至可以说是非同寻常之举。
然而此刻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米亚德还是毅然决然地下定了决心,尽管这也意味着他自己乃至整个银行体系将面临着潜在的巨大风险。
他之前一直策划着通过对自己在广府的投资事件来摸清陈建的真实底细,但是米亚德依旧忍不住想要通过与对方进行直接对话,以获取有关陈建真实背景的信息。
每一次想到这儿,米亚德心里便多一份迫不及待——因为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商海之中,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
米亚德如此急切地去深入了解陈建,最根本的目的其实很简单:
他不想成为别人的棋子,也不想仅仅成为别人赚钱的工具而已。
当然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一个假设之上,那就是如果真的存在这样一个计划或者说是布局,并且这一切的幕后主使者是陈建或是陈建背后的势力,那么米亚德就一定会坚决停止与之继续深入交往。
否则的话,等到哪一天真相大白时,最终遭受最大损失与伤害的将会是他所任职银行的声誉。
对于一家银行来说,没有什么比信誉更加重要了。
而这个沉重的责任,米亚德深知自己无法单独背负起来。
不过另一方面来看,假如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呢?要是经过仔细调查之后发现,所有的事情都是由陈建个人独立做出决策、凭借着超凡独到的眼光洞察市场而取得成功的案例,那就完全是另一码事了。
这种情况下,这样的天才绝对是每一个金融机构梦寐以求的人才资源。
不仅应该努力拉近彼此间的关系,甚至可以说银行愿意不惜任何代价去结交这位年轻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