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陈建站起身伸出手准备握手,表情真诚又友善。
很高兴见到你。
亚德虽然回答得较为冷淡,但从眼神中可以感受到他对这次见面并没有太多抵触情绪。
短暂接触下来,陈建感觉对方似乎对生活失去了一些热情和动力,但他依然有什么东西支撑着他没有彻底放弃。
现实生活就是这么不留情面。
不管你有多大的本事,如果不懂得怎么跟人打交道,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你就只能处处碰壁,很难干出一番事业来。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
一旦遇到慧眼识珠的人,那些充满才华的人就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有机会发挥出自己的潜力,进而创造出让人惊叹的成绩。
“亚德先先生,我是陈建,来自香港。”
陈建开门见山地说明了自己的目的,“我想在那里建立一个实验室,最初主要是做电器和电子产品的研究开发,将来可能会拓展到其他领域。
我邀请您担任我们实验室的首席工程师。”
他稍微停了一下,接着说道,“我相信您在纽约理工学院的教学经验足以证明您的专业能力,这正是我们实验室需要的关键人才。”
“实验室?”
听到这个词语,亚德的眼睛里闪过了光芒,仿佛被一种久违的热情所点燃。
但很快,这份光亮就消失了,像是被很多担忧压了下来。
“不好意思,我没有兴趣。”
他轻声回应。
陈建仔细观察发现,其实亚德并不是完全没有兴趣,只是心中的疑虑让他有些犹豫。
陈建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用实际行动去打动他,才能打消他的顾虑。
“亚德先先生,我知道你对科研有着浓厚的热情。”
陈建真诚地说,“这里有两个新产品的概念图纸,请先看一看再说。
如果你看完后真的不想参与,我也不会勉强你的。”
说这话的时候,他已经从公文蔡中拿出了准备好的材料递给了亚德。
这两张图是陈建亲手画出来的。
虽然只是一些简单的草稿,缺乏具体的技术细节,但是对于懂行的人来说,已经足够吸引人了。
每一份设计都充满创意,让看到它们的人都想深入探索背后的技术。
亚德稍作迟疑后,终于还是接过了这两份图纸细细查看起来。
很快他就被这些新颖的设计深深吸引住了,眼里满是好奇和激动,好像看到了科技发展的新方向一样。
看到亚德如此投入的样子,陈建嘴角轻轻扬起微笑。
他从对方专注的表情里知道自己成功激发起了这位专家的好奇心。
一个科学家要是对某件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肯定会全身心投入其中。
转眼间,十天过去了。
陈建回到这个时代已经两个月了。
这两个月里,他已经很好地适应了当时香港的生活节奏和社会环境。
他对未来满怀希望,心里有许许多多的梦想等着去实现。
而在美国这段时间虽然不长,陈建却过得非常充实,每天都忙碌于推进自己的目标。
八月份的纽约依旧酷热难耐,特别是中午阳光最猛烈的时候,简直能把行人身上的汗水烤干。
前几天,在堂妹陈欣然的帮助下,陈建认识了一个名叫亚德的研究员。
借助两个设计图,他成功吸引了亚德的注意,最终说服了对方加入自己还未成立的实验室,成为总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