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大明神探1546 > 第167章 顺天府乡试(第一更)

第167章 顺天府乡试(第一更)(1 / 2)

第167章 顺天府乡试(第一更)

嘉靖十年。

八月初七。

贡院外人头攒动。

按照惯例,顺天府乡试前一日,考生需认领号舍,熟悉场地。

上千学子聚集于此,场面蔚为壮观。

有白发苍苍的老秀才,有稚气未脱的少年郎,有衣着华贵的官宦子弟带着书童仆从,还有以海玥为首,海瑞、林大钦、严世蕃,今科应试的一心会成员。

海玥几人面色如常,轻声谈论着,唯独严世蕃的神情有些恍惚。

贡院门前广场上已经排起了长队,官吏们手持名册,核对考生身份。

“国子监生员海玥。”

一位书吏稍加核对,顿时露出讨好的笑容:“海小相公,西文场玄字二十三号,祝高中!”

“多谢。”

海玥领了号签,继续等待。

书吏对待每位一心会成员都是恭恭敬敬,如今这个会社的威名,京师官场早已是人尽皆知,趁着大好时机笑容满面地送上祝福。

这个时候谁都愿意听几句吉祥话,海瑞几人也都颔首致意。

“严小相公,西文场玄字七十九号,祝高中!”

“哼!”

唯独到了严世蕃面前,就见他臭着张脸,闷闷不乐的模样。

书吏不知这位怎么了,也不敢招惹,赶忙去往下一个。

忙忙碌碌,众学子总算核对好了考场位置,人群骚动起来。

只见一队官兵簇拥着几顶官轿缓缓而来,最前面的轿子帘幕掀起,露出一张威严的面容。

“大京兆来了!”

“不,今日该称提调官!”

顺天府乡试,除了正、副主考官外,还有提调官、同考官、监试、监临,再有弥封、誊录、对读、受卷、巡绰监门、搜检怀挟的官吏,各司其职,负责整场考试中的每个环节,以保障考试流程严密,环环相扣。

其中提调官按照明制,顺天、应天二府乡试用府尹,各省乡试以布政司官充任,掌理试场帘外一切事务,封闭内外门户,凡送卷、供应物料、弥封、誊录等事,皆跟随点检查封。

所以这一场乡试的提调官,正是任期将满的顺天府尹霍韬。

这位相比起去年,也苍老了不少,依旧是面容肃穆,目光如炬,朗声训诫了几句考场纪律,便命人打开贡院大门,让学子们分批进入认领号舍。

海玥一行走进龙门,眼前是一条笔直的甬道,两侧是高耸的围墙,每隔十步就有兵丁肃立。

穿过甬道,东西两座文场对称而立,每座文场又分为若干区,号舍如蜂巢般密密麻麻地排列着。

“玄字号在西文场北端。“

书吏指引着方向,海瑞和林大钦在东文场,朝着那边而去,海玥则和严世蕃朝着西文场走去。

他们不算是第一批,沿途号舍已经有不少学子在熟悉环境,有的在清扫号舍的灰尘,有的正在与邻号考生攀谈,有的在这个时候嘴里依旧喃喃低语,默诵着经文。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的气氛。

海玥和严世蕃分别找到了地方,发现号舍还算干净整洁,桌椅也都完好无损,不至于中途摇晃,影响了答卷。

顺天府毕竟是京畿重地,贡院作为全国最拔尖的考场,环境不是地方可比的,如此也就放心了,结伴朝外走去。

一路上,发现严世蕃阴沉着脸,海玥宽慰道:“东楼,科举应试首重文华,然心志尤为根本,切忌患得患失,神思不属啊!”

“我不是不知这个道理……”

严世蕃苦笑:“但谁能想到,这主考官还能临时更换的”

他本来都打听清楚了,嘉靖七年,也就是上一届的顺天府乡试主考官,为当时的春坊右庶子韩邦奇。

韩邦奇是正德三年进士,撰有《洪范图解》《禹贡详略》等书,是明朝研究《尚书》颇具影响的学者,其当科的具体试题,就出自《尚书》。

而今科顺天府乡试主考官,为礼部郎中张璧,擅《周易》,那么自不必说,试题里《周易》的篇幅肯定大幅度增加。

严世蕃甚至连张璧的文集都弄到了手,不仅在国子监内苦心钻研,回到家还请教严嵩,严嵩百忙之间,也为儿子补习,希望其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然而万万没想到,张璧的老母亲去世,他回乡奔丧,顺天府乡试主考官换成了吏部郎中,翰林院编撰李默。

严世蕃听到这个消息后,人都傻了。

我研究了那么长时间考官的文集,你告诉我临时换人了

看着他一副长吁短叹的模样,海玥暗暗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