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你一介竖子,怎敢质疑陛下,陛下,微臣教徒不言,还请陛下念在方孝孺年轻不懂事,从轻发落。”这个时候,宋濂却是急急忙忙的站出来说道。
没错,这个年轻人正是方孝孺。
今年的方孝孺,正好二十二岁。
说起来,按照正常历史,方孝孺之父方克勤,正在济宁知府任上,牵连到了空印案当中,被直接处死。
而方孝孺也从官宦子弟,变为庶民,等过几年才能在其父往日同僚的提携下发迹。
但现在没了空印案,方孝孺的仕途却是无比顺利。
他自小有神童之名,成年后,更是拜在了宋濂门下,成为宋濂最得意的弟子,如今更是被宋濂推荐,进入翰林院,担任翰林侍讲之职。
这职位虽然只是从四品,却是无比清贵,也有资格参加朝会。
只是宋濂却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个得意爱徒,居然敢在这个时候,当面顶撞朱元璋。
此刻他却是唯恐朱元璋一怒之下,记恨上方孝孺,连忙跳出来保一保自己这个弟子。
然而方孝孺却是一副怡然不惧的模样,道:“这话皆是发自微臣肺腑,陛下要治罪,就治我的罪好了,与我先生无关。”
“哦?”
而朱元璋脸色就顿时是阴沉了下来。
多少年了啊,都没有人敢顶撞自己。
就算是李善长等人,都是战战兢兢,可是现在自己现在竟是被一个年轻庶子给顶撞?
你以为你是任以虚?!
在这国家大事上,也敢说话?
可是他知道,这个方孝孺说的话,也是众多大臣内心所想,只是他们都不敢说而已。
治理这般大臣,靠的是恩威并济。
光靠威压,虽然他们出于恐惧,也能干活,可终究是会大打折扣。
与其让他们心怀怨念,还不如把话说开,让他们明白自己这么做的理由!
“陛下,方孝孺年轻不懂事......”
宋濂见到方孝孺居然还敢在这顶撞,那一张脸顿时就是绿了,连忙在那解释了起来。
“有什么话,说来听听。”朱元璋却是淡淡的一挥手,然后看向了方孝孺说道。
“陛下,微臣有一言,自古以来,三皇五帝治理天下,靠的都是济世爱民,可未曾是靠着劫掠外族!”
“我大明奉孔孟为师,行的是仁义之道,若是去劫掠外族,那我等与域外蛮夷,还有什么区别?”
“而建造船队,更是劳民伤财,穷兵赎武,绝非圣君所为,还请陛下三思而行!”
方孝孺一副怡然不惧的神色,好像是在那效仿历史上的贤臣,在那犯颜直谏。
而朱元璋则是眯了眯眼睛,打量着方孝孺说道:“那依照你的意思,咱应该怎么治理国家?”
方孝孺毫不犹豫的说道:“当然是要效仿上古贤君,与民休息,少动干戈,施以仁政,天下自然可平!”
“哦?那依照你的意思,咱大明的百姓,就活该每年辛苦种地,来积攒财富?”朱元璋淡淡的问道。
方孝孺却是干脆的点头说道:“不错!我大明百姓良善,本来就不应该干那种劫匪之事。”
“放肆!”
结果一听这话,朱元璋却是顿时大怒了,道:“以你的意思,良善就活该过苦日子是吧!那域外之民残暴,倒是就应该将我大明百姓,当成牛羊一般,每年来劫掠?”
“若是如此,天理何存!”
“如果国家虚弱也就罢了,咱大明既然强盛,大明百姓凭什么过的还不如域外之民!”
“你这话是何道理啊!”
“陛下,此乃孔孟先贤之道,万古不破!就算百姓日子暂时难过,可只要继续实行此道,百姓必定能生活安定!”
谁知道......方孝孺还是一副很坚定的模样。
而朱元璋一看这样子,却是面露不屑之色。
满嘴的孔孟之道。
却只是知道书本上的那些狗屁道理,却不知道民生之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