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道:“荣公子是你的义兄,他应该不会跟你计较这点钱吧?”
徐蓉道:“正因为是义兄,所以他才借我二千两;如果不是义兄,借都不会借。”
杨月灵想想也是:能借已是情义,他们生意人算得可精了!段安平与她有那样的关系,百味楼投入二百两,他俩也是算得清清楚楚。
杨月灵叹了口气道:“行吧,反正我不希望你与少华合离。他那样的男人,真的很好。”
杨月灵劝徐蓉不要合离,除了真的认为少华很好,另一方面她也怀着侥幸心理,希望有天少华能恢复正常身份,这样他们家就有了门当官的亲戚。
刘氏坚持要他俩合离,杨月灵劝她不要离。不得不说,她俩是一人唱红脸一人唱白脸。
当然,徐蓉不在意她俩唱什么脸。对她来说,想的只是如何少点银子、买下刘氏的土地。
那边猪杀好,袁高过来问徐蓉:肉要如何分?今晚吃多少?
徐蓉去安排肉的问题,杨月灵去找段安平。
此时段安平在工地上,正在与拓跋于荣聊天。
之前段安平负责销售徐家柔纸,但这趟拓跋于荣来了之后,让徐家攒纸,他要全部带去京城。段安平已经断货一个月。
段安平讲了断货之后,客户转买别家柔纸,如果继续断货,他们在别家买习惯,这些客户就没了。
“没就没吧。”拓跋于荣道:“你不会只靠卖纸赚钱吧?”
“当然不是。”段安平道:“我的老本行还是做粮行。”
拓跋于荣道:“我给你弥补点损失。等今年秋收后,我给你十万担稻谷,你吃不吃得下?”
段安平一年也就卖几百担粮食,听到十万担,惊掉下巴。
“太多了!吃不下。”段安平连连摆手。
一担是一百斤,十万担就是一千万斤。不说销路,仅进货本钱就要十几万两银子。这个数目,段安平连做梦都不敢想。
拓跋于荣问:“一万担呢?”
段安平遗憾摇头。一万担,需要一万多两银子的本钱,他没有那么多银子。
“一千担呢?”
段安平想了想,还是摇头。
拓跋于荣好奇了,在他看来,段安平这样的小粮商,一年卖个一千担应该没问题。
他问:“你是卖不了一千担?还是没有一千担的本钱?”
段安平道:“没有本钱。”
拓跋于荣道:“没有本钱好说!银子可以先欠着。”
“可以欠着?”段安平疑惑,因为粮行一般都是概不赊欠,无论进货还是卖货、大粮商还是小粮商。因为粮食生意这一行,卖的就是囤货,如果可以赊欠,人人赊账囤货,那源头卖家他图的是啥?这行生意就乱套了。
拓跋于荣点头道:“看在你是玉蓉姐夫的份上,可以先欠着。”
……
拓跋于荣不会“无的放矢”,他的粮食也不是卖不掉。如此“优待”段安平,他有他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