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柳衡(1 / 2)

都城的事,辛家是不知道了,就算知道也没空搭理。

第二天一早,辛连先在作坊召集了众人宣布了作坊停工的消息。

“各位,今天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就是想告诉大家,现在干旱已经影响到我们周边了,现在水已经很紧张了,作坊里的活又离不开水,所以我和村长商量了一下决定作坊暂时先停业。”

众人听闻后一阵沉默,脸上满是担忧之色。

其中一人站出来道:“东家,这作坊停了,咱们以后咋办呀?”

辛连先叹了口气说道:“大伙放心,这只是暂时的。如今干旱当头,咱们得先想法子解决水源问题。我打算组织村里的青壮劳力修建水库和挖井。”

这时村长也走过来补充道:“没错,咱们不能坐以待毙,不过辛连给我说了水库是辛家牵头修建的所以到时候便以工代粮。水井是村里共用的,到时候就吃用自家的。”

村里人听到要修建水库和水井都议论纷纷,水井他们知道,但这个水库,他们就不懂了。

有些村民觉得这是个机会,愿意参与;但也有像邢老汉一家那样心怀不满的,觉得辛家是趁人之危。

“辛连,水库,是何物?”邢二柱替众人问道。

水库,可视为规模更大的堤坝,其储水能力更强,优势更为显着,但风险亦随之增大。

故而,为确保众人安全,届时修筑之时,我必将严格把关,遣专人严密监管。若水库后期出现问题,下游村庄恐难以幸免。

然而,若工程顺利完成,不仅本村周边村落可免受干旱之苦,且能在雨期蓄水、干旱时放水。大家可以考虑一下要不要参与,做好了决定就改不了了。所以大家不要冲动。”

弊端,好处虽然多,但一想到后期要是出问题那不是小问题,就让很大一部分人,不敢参与。

村民本来就胆子小,只想安稳过一辈子。

等了一会还不见人说话辛连接着说道:“我已经料想到如果召集各位无偿修筑水库,你们现今尚不明了水库之益处,恐皆不愿为之。所以我将水库算作我家自修,届时大家前来帮忙修筑,就以粮食替代工钱。

当然,须先询问哪些人家愿参与修筑水库,愿参与者亦需一同出钱。届时水库可养鱼,所得收益亦按比例分配。只是这是咱家修筑之水库,何时放水,须由参与修建的人一起定夺。”

众人听了这话,又陷入新的一轮讨论。

“辛连,是不是水库参与修建不拘于银钱多少?”王生上前问道。

之前因为王海让他离开,王生莫名其妙,后来在他逼问下王海说了原因,王生脑子活泛,立马就说他不离开,还让他哥以后辛连有什么要大家一起的,只要不危及生命就参与。

用他的话来说,他们没脑子,一辈子就这样了,但既然有脑子的带路,他们跟着走就成。

“不拘多少,假如100钱,我们一人50,那以后水库有收益得了200钱就是一人100,当然如果你出了10钱我出90钱,那以后就是你得22钱左右,78钱左右。”

王生点了点头,“那一会我回去和我大哥拿钱过来。”

“王生,你不考虑考虑,真的要参与?”旁边的人见王生下了决定有些惊讶的看着他。

“王海,你也同意,任你弟胡闹?”

王海不说话,就摸头傻笑。

辛连见

等众人安静以后,“大家先回家去讨论讨论,不要一个人决定,这些都不是小事,一家人商量好才行,做好决定的,就来我家说一声,帮工的找榆衣,参与水库的找榆阳。家里有识字的可以一起带过来,因为要签契书。大家可以放心,契书我们也要拿到府衙备案的,所以不识字也没关系。”

等村里人都散了以后,辛连又对着老兵些说道:“各位,本来让你们来邢家村是为了安稳过下半辈子,但现在天灾来临,都城附近都已经乱,我们这里目前虽然还安稳,但以后就难说,我想劳烦各位在村子周边弄些阻碍,和防身的弓箭这些。”

老兵们齐声应道:“辛公子放心,这是我们应当做的。”老兵们虽已年迈,但经验丰富,布置防御之事他们心中有数。

“主子,柳公子,进村了。”暗五从外面进来对着辛连说道。

辛连喜出望外,对着老兵摆了摆手:“那就麻烦各位了,我这边有事就先走了,防御之事有什么问题就让人来找我。”

辛连疾步往村口去,远远便瞧见一辆马车停在那里,柳衡正立在老槐树下同榆阳说话。

青年身着月白长衫,腰间坠着枚青玉司南佩,举手投足间皆是士族世家的清贵气度。

此人正是辛连应辛梓瑶找的懂水利之人,工部尚书的嫡子,也是柳茹亲哥哥,名柳衡,字邵衡。

"邵衡!"辛连三步并作两步上前,眼角瞥见对方袍角沾着的黄泥,心知这一路定是快马加鞭。

柳衡转身时带起一阵松墨香,修长手指在舆图上轻轻一点:"方才听榆阳说了你们原定的水库选址,此处背靠虎头山,看似稳妥,实则暗藏凶险。"他声音清润如泉,引得几个探头探脑的村民不自觉凑近了些。

柳衡自然认识辛连的,也是好友,因此柳衡没有寒暄直接说了正题。

"愿闻其详。"辛连也知道柳衡性子,是那种有事就不会管其他的。

"山体西侧有裂谷三道,每逢暴雨便成泄洪道。"柳衡蘸水在石桌上画出蜿蜒曲线,"若在此筑坝,不出三载必遭冲毁。"

他指尖忽而转向东面缓坡,"此处土质虽需多费夯土,但胜在基底坚实,更可借山势开凿引水渠。"

院外围观的邢二柱忍不住插话:"可东坡离村足有五里地......"

"正是要远些。"柳衡抬眸时,眼底掠过精光,"当年河州修白茆塘,因贪图近便致三万顷良田成泽国。治水之道,宁费十步,不险一寸。"

辛连见几个老农频频点头,心知他这好兄弟已用事实叩开村民心防。

他适时取出地契:"不瞒柳兄,东坡这百亩荒地,三日前我便托村长买下了。"

柳衡一怔,旋即轻笑出声:"难怪父亲说水华有卧龙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