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 年,邮电部向邮电科学研究院下达研发任务——“程控电子市话万门局会战项目”,上海的邮电部第一研究所承担了项目交换总体、话路系统和软件的开发任务。
1980 年,闽省福市引进瀛国富士通 F150 程控数字交换机,邮电部一所派出多名主要技术人员参加技术谈判、生产考察、人员培训和开通测试的全过程。
1983 年,邮电部与比国贝尔公司签订 S1240 程控数字交换机生产线引进合同,邮电部一所派出众多技术骨干到比利时学习,并参与了魔都贝尔的创建。
赵梓申兴致勃勃地说道:“今年上海的 S1240 程控交换机生产线已经调试完毕,估计再过两个月就能宣告投产,华国第一条程控交换机生产线就要诞生了!”
他稍作停顿,接着又说:“除了生产技术引进,咱们在自主研发方面也没落下。几个月前,一位叫邬江星的军队技术人员在邮电部和军队的支持下,投身到程控交换机研发中。另外,邮电科学研究院目前还有一支团队在研发 2000 门数字程控交换机 dS2000。”
不过,赵梓申无法预见的是,他提到的邬江星和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这两个团队,在即将到来的九十年代,会成为 “巨大中华” 四大通信商中的巨龙通信和大唐通信公司。
其中,邬江星团队前世在 1991 年成功研发出华国首台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 hJd04 机,性能出色,同时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 1\/10,真正打破了国外的垄断。
1995 年,为推进 hJd04 机产业化,巨龙通信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当年,hJd04 机在全国部署了 1300 万线,总销售额超过 100 亿元,巨龙通信迅速崛起,成为国内通信行业的领头羊,市场份额一度占到全国网上运行交换机总量的 14%,稳居四巨头之首。
可惜的是,巨龙通信由多家机构、国企组建而成,资方、技术方、供货方各自为政,内部管理混乱不堪。邬江星及其技术团队属于军队编制,性质特殊,无法直接参与企业经营,这使得巨龙从一开始,技术方就游离于企业经营之外,无法与设备制造、销售形成一体化。
更为关键的是,当初为了扩大产业规模,hJd04 机采用授权生产模式,而且巨龙对授权厂商的实际经营和管理控制有限,导致这些厂商看似同属一个集团,实则各自为战,在设备招标时,多个生产商同场竞标,彼此之间互相杀价,形成了激烈的恶性竞争。
1996 年元旦,十几台正在运行的 04 机突然出现故障,导致通信网络中断。故障爆发后,巨龙通信由于内部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行动,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最终,巨龙通信被勒令停业整改 7 个月。
在这期间,“巨大中华”中的其他三家通信商,抓住时机迅速扩张,抢走了大量市场份额。从此,巨龙通信开始陷入被动,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落后,新世纪之后,便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之中。
介绍完了邮电部在这方面的积累,赵梓申又补充道:“如果你说的这个任争斐愿意研发数字程控交换机,我觉得邮电部那边在一定条件下应该也会愿意分享一些技术资料出来的。”
秦奕听后,兴奋地说道:“那可太好了,赵老,如果邮电部那边愿意分享研发资料,我们这边的研发进度相比会快不少,那我们该怎么和他们联系获取资料呢?”
“小秦啊,你这想法可有些鲁莽了。” 赵梓申语重心长地说道,“邮电部的这个程控交换机研发属于国家重点项目,涉及大量核心技术和关键信息。可不是随便找个人去要,邮电部就会给的。”
“自主研发成果来之不易,为了防止技术泄露给竞争对手,尤其是国外企业,邮电部会严格管控研发资料,不会随意对外提供的。”
秦奕问道:“那我要怎么才能让邮电研究院分享技术资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