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绣坊的姜锦华,到底是旁观者清,张嘴便说道:“咱绣坊老板娘应当是不知情的。咱们老板娘那性子多爽快啊,平日里还常跟绣坊里的姐妹们念叨,说自家儿子年纪也老大不小了,也该找个好姑娘成个家了。还抱怨董公子不乐意,非要先立业再成家呢。”
姜锦华顿了顿,接着又说:“咱们小姑手艺好,人又长得俊俏,老板娘平日里可没少夸。要是知道董公子对小姑有意思,不管心里乐意不乐意,总归得有点表示。可瞧眼下这样子,老板娘跟没事儿人似的。”
听了锦华姐这番话,如意和芳霏一时也不好判断,这董公子对自家小姑到底是真心实意,还是只想着吊着这份感情。
说他有情吧,在这古代,哪有谈个恋爱好几年才成婚的道理,一般都是早早定下亲事,往后挑个日子迎娶进门便是。说他无意吧,他又送簪子,又许下等有了功名就上门提亲的诺言。
姜长乐既然没收那簪子,还知道跟家里人说这事一起商量,看来也是个头脑清醒的,不是那糊涂的恋爱脑。
芳霏心里暗自琢磨了一番,开口问道:“小姑,这董公子啥时候开始总找你聊天,还说要送你簪子的啊?”
姜长乐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回答道:“就最近这一个月吧,送东西是前几天的事儿。”
如意和芳霏对视了一眼,如意想了想,开口说道:“小姑,明天你回绣坊,要是这董公子还找你聊天,你就话里话外透露出家里人着急,要给你相看人家的意思,看看他到底啥反应。”
芳霏心里头清楚,在这古代,人言可畏,有些话虽说不该她一个小辈来叮嘱,但她还是忍不住开了口:“小姑,咱们都是女儿家,最怕传出些风言风语来。在事情还没个准的时候,还是得和那董公子保持些距离才好。”
姜长乐脸上微微泛起红晕,说道:“我心里有数。我就照如意说的那样,透露透露口风。要是他没那个意思,我以后就不再跟他往来了。”
姜锦华在一旁忙说道:“两位妹妹放心,有我在小姑身边照应着,肯定不会让她受别人欺负。”
姜长乐轻轻戳了戳姜锦华的脑袋,嗔怪道:“就你机灵,还管起我来了。”
话都说开了,姜长乐心里头那股子憋闷劲儿也去了不少。她瞧了瞧天色,见时候着实不早了,想着明日还得赶早回绣房呢,便拉着姜锦华告辞离去。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姜老爹便赶着骡车出发了。车上坐着自家的三位姑娘与宗族三兄弟及赵二柱,老姜头也赶着装满蔬菜箩筐的车,一路跟着往县城赶去。
到了县城后,先是把两位姑娘送回了绣坊,接着姜老爹又赶着车回到了小食铺的后院,将人和蔬菜都卸了下来,骡小伙也被留在了这儿。
骡小伙跟着姜老爹相处久了,生出了感情。眼见着姜老爹坐上牛车准备离开,它立马 “咿 —— 啊,咿 —— 啊” 地叫了起来,那叫声里仿佛满是委屈,像是在控诉着:“我呀,您怎么把我给忘了,可不能就这么撇下我呀。”
姜老爹见状,赶忙上前安慰它道:“你就在铺子这儿好好干活,过些日子我就回来看你呢。”
一人一骡满是不舍,那场面瞧着还真让人有些动容。芳霏在一旁看着,心里暗自思忖着,如今家里小食铺的生意不错,钱也充裕了,哪怕拿出个十几二十两银子再买辆车也不是什么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