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米这样泡着就成啦?”厨房门外的张桂枝问。
如意走出去,看了看大木盆里的大米,点头说:“舅母,这样就可以啦。”
等肉酱熬得浓稠,马上就可以出锅的时候,姜长业拖着一根去了枝叶的粗竹子迈进了院门。
“如意啊,你瞅瞅这棵竹子中不?要是不行,爹再去砍!”姜长业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满眼期待地看向如意。
如意走上前,伸手摸了摸竹子,“爹,这棵就挺好,正合适!”
“那下一步做甚?”姜长业追问。
“爹,您先挑那粗壮、没啥毛病的竹筒,截个六寸长就行,把一头削平当底。用烧红的铁签子,在底部均匀地烫出些六厘大小的眼儿,眼儿和眼儿之间,隔开三分的距离。最后,把竹筒里里外外都打磨光滑,再用细麻绳把竹筒边缘缠一缠,加固加固,这样就成了。”
说完,如意又补充道:“爹,您做的时候,要是有啥不懂的,可一定得问我。”
“行!我这就去杂物房拿锯子!”姜长业应了一声,大步流星地去了。
如意在一旁打下手,没多会儿,当大锅里的骨头汤熬出香味时,六个做好的模具就摆在了眼前。
“爹,够啦,咱先拿这几个试试。”如意笑着说。
这时,张桂枝巡视完后院的手工作坊,前脚刚迈进前院,就瞧了瞧大木盆里泡着的米,开口询问:“如意,你看看这米泡得行了不?”
如意看了看,“舅母,还得再等等。麻烦您把石磨洗一洗,等会儿咱得用。”
这石磨放在前院,虽说有点影响四合院的美观,可也是为了不吵到后院做工的娘子们。
“行嘞!”张桂枝应下,拎起一桶水就往院中的石磨走去。
等米粒泡得差不多了,张桂枝麻利地把米捞出来沥干,端到石磨旁边,就开始推起磨来。
看着白花花的米糊从磨盘里流出来,张桂枝不禁好奇:“如意啊,这米糊除了做米线,还能做些什么吃食?”
“能做米糕、汤圆,还能烧粥呢。”如意一边帮忙一边说。
“我倒是听人讲过,南边的人爱吃汤圆。”
“改天我做些出来,舅母您尝尝。南方人过节爱吃汤圆,咱北方人过节爱吃饺子。”如意笑着科普。
张桂枝听了,忍不住感慨:“以前咱这乡下,一年到头能吃上几顿全白面馒头就不错了,吃顿饺子那都是顶好的日子。哪像现在,跟着你们天天都能吃上肉,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舅母,往后的好日子还多着呢,您就敞开了想!”如意笑着鼓励。
“好嘞,舅母就抱紧你大腿,跟着你吃香喝辣啦!”张桂枝打趣。
“那我可得把腿练结实咯,不然可拖不动舅母。”如意也跟着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