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皇后,她心系天下,关爱百姓,始终以社稷为重。”
“而作为一个母亲,她谆谆教导,慈爱有加,不仅待孩子们温柔和善,甚至于对小姑子也做到如母亲般疼惜怜爱。”
“她柔软包容而又坚韧。还很有才华,她编写的如《内训》《劝善书》等。更是直接被朱棣下令编撰录入《永乐大典》!”
“而她重病时,朱棣甚至亲自去学医术,就为了挽救爱妻的生命……”说到这里,罗玉华不禁感慨万千,“可惜天不遂人愿,少年夫妻终是难以携手走到尽头……”
“徐皇后走后,朱棣以帝王之尊为皇后之丧,白衣素服一年、辍视朝一年,每天只在西角门等地听政议事。”
“皇太子和诸王则为母亲服斩衰三年之制。而徐皇后一直停灵未葬,皇太子在禫祭除服后又为母亲服素服即白衣冠絰带数月;群臣为皇后服斩衰二十七日、白衣素服一年。”
“周年祭后群臣参朝时,需着浅淡色衣乌纱帽黑角带,就连退朝办事,也仍然要穿素服。”
“直到徐皇后离开二周年禫祭礼毕后,才渐渐恢复正常。”
“朱棣还在灵谷、天禧二寺为徐皇后举行大斋,接受群臣的祭祀,由光禄寺准备祭奠物品。十月十四日,朱棣为爱妻上谥号曰仁孝皇后。”
说到这里,徐爱轻叹一声:“爱人的离开,对于朱棣这样一个重视灵魂,远大于皮囊的帝王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
“他更是在谥册中提到【岂意盛龄,遽焉倾逝,朕心恸悼,万姓尽伤。】”
“出于对徐皇后的深爱,朱棣从未在其生前册封过一位妃子,直至永乐七年二月,徐皇后去世逾年,朱棣才举行册封典礼,正式册封后宫诸嫔妃。”她顿了顿,“注意,朱棣只册封了后妃,并没有再立后……”
“整整十七年,永乐王朝的后位空了十七年,亦是没有人再能坐上这个位置……”
“不错……”罗玉华此时也开了口,“我刚刚看到弹幕提及有没有皇后有什么要紧,该有的后妃一个也没少,还特别多的朝鲜妃子……”
她笑着应声道:“这话倒是不假,朱棣的后宫其实不少,而且很多都是朝鲜女子……”
“但朝鲜贡女,本是从太祖时期便有的,相当于是汉唐时期的和亲女子……”她想了想,然后又摇头道,“不对,可能比起和亲女子来说,贡女大概率更可悲一点,贡这个字一出现,其实就已经没有把她们当人,而是只当做一件物品看待了……”
“对于大明王朝,对于朱棣本人来说,这些贡女后妃,也不过只是彰显大明天威的战利品罢了!”
“而真正被他放在心里的徐皇后的灵柩,却是硬生生在南京皇宫放了六年。”
“直到朱棣自己的长陵修建好,才由朱棣安排次子汉王朱高煦,将母亲仁的梓宫从南京护送至北京葬于长陵……”
“除此之外,朱棣还派遣北京僧录司左讲经智寿和尚率领僧人200人,随侍仁孝皇后梓宫,在途经过的驿站三时按时诵经进膳。”
“同时他下令巡狩北京,就这么一路跟随亡妻的灵柩北上。”
“徐皇后就这么成了入葬明十三陵的第一人,且从此后,朱棣频繁巡幸北京,动辄逗留数年。”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朱棣病逝于征讨漠北回师途中,享年六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