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小心思,用周馥的话说就是怕高卢舰北上,他这北洋大臣招架不住。”她继续道,“而事实证明以战促和才能和。”
“如果想以和促和那根本是痴人说梦。你在战场上都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还想得到?”
“李鸿章因为自己的那点小私心,竟然连这些基本道理都忽视了。”
“到了公元1885年4月,他又主导与八嘎签订了《华夏八嘎天津条约》,不仅让大清从棒子撤兵,而且让八嘎意外获得与大清对棒子同等出兵权。”
“二这,为后来爆发战争埋下了隐患。”她叹道,“作为当时大清的主要和直接负责人,李鸿章想以绥靖政策求和平,那自然是缘木求鱼不可得,从而种下了失败的苦果。”
“绝口不谈和议事,千秋唯有左季高。”
“跟着左公打仗,绵羊也能成猎狗。”她徐爱接替她继续道,“而李鸿章则恰恰相反,他明明能胜、已胜,但还是一味避战、求和。”
“你越怕战,人家越是逼上来,越想避战求和,越是难得和。”
“所以说他被人上折有六可杀之罪,成为人人得而诛之的卖国贼,可一点都不冤枉。”
“平心而论,李鸿章绝对是继林则徐之后,看当时蓝星大势最清晰的华夏人,也是他说出了那句振聋发聩的,华夏正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在此时的外部情况是,西方经历了第一次甚至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大清近邻的八嘎,那时整个蓝星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变,而大清还沉浸在妄自尊大的自嗨中。”
“他之所以不敢开罪洋人,不得不频频示弱,说到底还是因为他对西洋舰炮的厉害了解较深,深深了解西方先进工业对大清传统农业降维打击的厉害,心里压根没有叫板的底气。”
“当然他也有硬气的时候,这不,在定远、镇远舰官兵在长崎受到欺负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向八嘎亮剑,说责任完全在八嘎方,要求赔偿和抚恤。”
“他开展洋务运动,以富国强兵为己任,也算是成就和影响最大的人,甚至超过了他的老师曾国藩。”
“即便在那个一个人干,三个人看,十个人批评的大环境下,他还是凭着自己的拳拳报国之心,当起了大清这座危厦的裱糊匠,努力维持着不让它倾覆。”罗玉华叹息道,“所以我们的教员才会评价他【君子小人,誉谤不一】。”
“看他不顺眼的人太多了,李鸿章搞轮船,有人说会夺小民生计,让那些沙船的失业。”
“他修铁路,有人会说雷轰电骇损伤地脉。”
“他建电报,又有人说会惊扰了祖宗……”
“总之,这些总是把洋务说成是不务正业。认为轮船、铁路、电报、工商都不适合大清。”罗玉华叹道,“他们认定了大清乃天朝上国,岂能学这些奇技淫巧……”
“而以李鸿章为代表的这些真正想办实事的谋国者,注定将受到诸多的掣肘……”
“在这种情况下,大清的洋务自强,从来没有一个坚定的态度、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一致的规划。”
“李鸿章们要对付的不仅有列强,还有更多非蠢即坏的自己人。”她皱眉道,“如果要我来说,这些人,也是汉奸卖国贼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