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能干多重的活,得换回去以后慢慢试了才知道。奴隶又不是白白得来,需要粮食换的,没干几天活就累死了,前面换奴隶用的粮食可不会给你退回来。
而且本地还有游商盯着,谁要是把奴隶活活打死了,她都要插手管一管的。
所以对于本地有挑选奴隶需求的平民们来说,换奴隶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
“看看啊,这边的,换回去还能生孩子干活,家里地里都行啊。”商人又指着几个年轻的奴。
“这边的,不想生孩子的,换这些回去。”又指年轻的隶。
“这两样,我们从别人手里接过来的时候就花了不少粮食,总不能让我们白跑一趟。”
卖奴隶的商人倒是打扮的齐整,头发用布条绑在脑后,脸洗的很干净,身上的麻布短裙虽然洗成米白色,不过没有补丁。
和后面那些蓬头垢面,衣不蔽体的奴隶们站在一起,十分显眼。
寒枝莫名觉得这装扮有点眼熟,不过上次看到的两个人不长这样。
“他是你的人吗?”她朝着奴隶商人的方向指了指,又看向游商。
“是我的男侍从。”游商微微笑着回答。
男侍从还挺多,芮在心里嘀咕了一句。
“你们从哪弄来这么多奴隶?”
奴隶集市一个月开一次,如果每次都是七八十人的规模,那很快就会供应不上了吧?
这个供应,指的是奴隶最大的来源地,平民数量,很快就会因为这个速度,变成全民奴隶时代。
马克思曾经提出过社会发展五阶段论,原始社会之后就是奴隶社会,但夏国历史中,别说全民奴隶了,就连真正意义上的“奴隶主导型社会”都没有出现过。
和古希腊时期罗马奴隶占总人口30%-40%,大量劳动都由奴隶完成不同,夏国的奴隶数量要少的多。
而且多数都是“债务性奴隶”,也就是因为债务关系而丧失人身自由,被迫以劳动或服务而抵债的人。
债务产生的原因很多,而夏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天灾频发的地方,所以天灾占据主要原因,其次就是战争。
夏国人民的勤劳,全世界没有哪几个国家可以比拟的,只要风调雨顺,平民们就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老实劳作。
上古时期,夏国的奴隶除了会参与部分生产劳动之外,更多时候,就是用做人祭以及殉葬。
一直到有大量文字记载的商时,人祭或者也叫人牲,达到了顶峰。
甲骨文中关于单次人祭的最高纪录,达到了五百人。
商时人祭最频繁时期的次数是多少呢?
还是根据甲骨文合集记载,大概每十天就有一次人祭。
虽然并不是每次都有几百奴隶做人牲的大规模祭祀,但是积少成多,一年下来,比如武丁时期,只是用来做人祭的奴隶,就达到了2000-5000人,再加上其他债务性奴隶,数量只会更多。
而当时商朝国都的常住人口,不过区区十万人不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