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敏仔的婚礼
2027年3月22日这天是星期一,不过我们的小公主和常山公主没有去上幼儿园。
因为次日,也就是3月23日,阴历二月十六,是敏仔的婚礼,她们一家开车去了敏仔的老家。
她们一家不是从京城过去的,而是周末在南北戴河痛快地玩了两天后,周一这天才过去。
虽然北戴河这个时候还不是旅游旺季,但是文艺父女王黄志宏和王黄淼淼想去体会张若虚笔下“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诗情画意。
为此,王黄一家这次开得是刚提回来的花了一千万定制的豪华房车,在南戴河找了一片可以露营的沙滩,早晨看日出,晚上看月升,可浪漫了呢。
当然了,两个小家伙儿又被姥爷王黄志宏套路了,学了不少的诗词。
什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什么“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什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什么“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什么“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后来小公主和常山公主上学后,语文成绩杠杠的,不是卷出来的,而是实打实地玩儿出来的。
为什么要让孩子懂诗词,王黄志宏是这样解释的,不过是给伧俗的人生,加一个高大上的滤镜。
就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据说其原型就是清大的一个长了荷花的臭水沟子,看在诗人的眼里就成了唯美的画卷。
养两个孩子,不是简单的加倍,而是更加的心累。
王黄淼淼私下里有点儿小偏心的,但是明面上还是努力要把水端平的。
比如坐海上缆车。
去的时候王黄淼淼带着小公主坐,冯菁带常山公主,回来的时候就带着常山公主坐,冯菁带小公主。
比如玩滑草的时候是她带着小公主滑的,玩儿滑沙就会带着常山公主。
比如崽崽们累了,这次是她抱小公主,冯菁抱常山公主,下次就是冯菁抱小公主,她抱常山公主。
王黄淼淼觉得自己都能获得端水大师的称号了。
敏仔的老家在秦皇岛辖区的一个山村。
敏仔家里重男轻女,但是只是对她没有对她弟那么好而已,对她还是有几分疼爱的,而不是不把女儿当人看的刻薄。
否则也不会供敏仔上大学,读研。
总之,就是华夏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模式,没啥太多的故事。
敏仔的父母让她扶弟,也不是纯粹拿她当血包,而是从亲情角度出发,觉得都是一家人,姐弟之间就应该相互帮衬,过得好的就应该拉拔一下过得不好的,大家一起过好日子。
如果敏仔没她弟过得好,他们同样也会让她弟帮扶她一把。
这样说是不是觉得敏仔不让弟弟进公司,有一些不近人情?
要真这么通情达理的,那就不是重男轻女了。这个帮扶程度是双标的。
就是如果是弟弟不如姐姐过得好,姐姐就应该竭尽全力来拉拔;如果是弟弟把姐姐过得好,弟弟从手指缝里漏点儿给姐姐就行了。
如果姐姐和弟弟的利益有冲突,那父母肯定会选择让姐姐委曲求全。
敏仔的父母对她没有大恶,实实在在是有养育之恩。正是这样有限的温情,让敏仔做不到坐视不理,决绝转身。
所以公司赚了钱以后,敏仔花了一千万,给父母在农村老家修了个三层别墅。又花了五百万,给弟弟买了个大平层和一辆宝马,别的就没有了。
这些也就是敏仔资产的零头,大头儿肯定还是自己的婚前财产,也是她给自己留的后路。
敏仔结婚,是从老家的别墅出嫁。新郎从京城带车队过来迎娶,到京城举办教堂式婚礼。
为了能时常去王黄淼淼家蹭饭,敏仔的婚房买在了王黄淼淼家的别墅区里。
婚礼前一天敏仔家就在自家的院子里摆起了流水席待客,招待不能去京城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父老乡亲。
小公主和常山公主第一次见到乡下的酒席,瞅哪哪都新鲜。
院子里摆满了桌子椅子,递上一地的瓜子皮花生壳,女人们一边大声地唠嗑儿,聊八卦,一边撸胳膊挽袖子的拿起菜刀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麻溜儿切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