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庞轻轻叹了口气,目光飘向远方,像是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往昔岁月,缓缓讲道:“我年轻的时候啊,就被打成了右派。那时候,被下放到农场,什么脏活累活、苦活重活都干过,吃不饱、穿不暖,遭了不少罪。”他的语气平淡而舒缓,可我却仿佛能透过这些简单的话语,真切地感受到那些艰难岁月里的辛酸与苦涩。
“那一定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庞老师,您是怎么熬过来的啊?”我满是好奇地问道。
“熬过了也就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生活嘛,本就是起起落落、充满波折的。”老庞微微侧头,拍了拍我的肩膀,脸上浮现出一抹温和的笑意,“在农场的时候,我没事就研究诗词,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那些古人的诗词,寥寥数语,却写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也给了我不少心灵上的慰藉,支撑着我走过了那段灰暗的日子。”
从那之后,我知晓了老庞在诗词方面造诣颇深。一天,晨练结束后,老庞兴致勃勃地把我叫到他家。他的家面积不大,却被收拾得干净整洁、井井有条。客厅里最显眼的,便是那满满一书架的各种书籍,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诗词集,散发着浓郁的墨香。
“小唐啊,我琢磨了好几天,给你写了几首诗词,你拿去看看,可别笑话我这老头子写得不好啊。”老庞脸上带着几分期待,又有一丝紧张,小心翼翼地递给我几张写满字的宣纸。
我双手接过宣纸,只见上面的字迹苍劲有力、笔锋刚健,诗词的内容有的描绘了晨练时路边的花草树木、朝露清风,有的回忆了在农场时的艰苦岁月,字里行间无一不饱含着对生活的炽热热爱以及对命运坎坷的豁达乐观。我逐字逐句地读着,不知不觉间沉浸其中,被深深打动。
“庞老师,您这写得也太棒了!这诗词里的情感,还有这文采,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由衷地赞叹道。
老庞听了,脸上绽开灿烂的笑容,连忙摆了摆手,笑着说:“哎呀,就是老头子我瞎琢磨、乱写一通,就是图个乐子。你要是真喜欢,以后咱可得多交流交流,我也想听听你这年轻人的想法。”
从那之后,我们之间的话题愈发丰富,诗词、生活、人生,古今中外,无话不谈。我们一起探讨诗词中的精妙意境,分享生活里的点滴趣事,交流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彼此都收获颇丰。
后来有一次,我因为家中有事,需要去哈市探亲。临走前,我特意跑到老庞家,跟他道别。
“庞老师,我要去哈市几天,家里有点事。等我回来,咱还一起晨练,到时候我再跟您分享哈市的新鲜事儿。”我满怀期待地说道。
老庞满脸关切,拉着我的手叮嘱道:“行啊,小唐,路上千万注意安全,到了地方给我来个电话。”
在哈市的日子里,忙碌之余,我时常会想起老庞,想起我们一起晨练时的欢声笑语,想着等回去后一定要把在哈市看到的新奇玩意儿、遇到的有趣事儿,都讲给他听。
等我从哈市探亲回来,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像往常一样出门去晨练,满心欢喜地想着能在老地方碰到老庞。我沿着熟悉的路线走了一圈又一圈,眼睛不停地在人群中搜寻,却始终没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我心里不禁泛起一丝疑惑,脚步也渐渐慢了下来,一种莫名的不安涌上心头。
犹豫片刻后,我决定去老庞家看看。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老庞家门前,抬手敲了敲门,一下、两下……屋内一片寂静,没有丝毫回应。我又加大了敲门的力度,大声喊道:“庞老师,您在家吗?我是小唐啊!”可回应我的,依旧只有死一般的沉寂。
这时,邻居张阿姨买菜回来,路过老庞家门口,看到我一脸焦急的模样,便停下了脚步。我赶忙迎上去,急切地问道:“张阿姨,您知道庞老师在家吗?我敲了半天门,都没人应。”
张阿姨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凝重,她微微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惋惜地说:“你还不知道啊,老庞走了,前几天突然就去世了。”
我听到这句话,整个人如遭雷击,一下子愣住了,大脑瞬间一片空白,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会……怎么可能呢?前几天我走的时候还好好的啊,怎么突然就……”我呆立在原地,喃喃自语道,声音里满是震惊与悲痛。
张阿姨安慰道:“他走得很突然,大家都没想到。不过他走之前还一直念叨着你,给你留了两本书,就在他屋里呢,你进去看看吧。”
我脚步虚浮地走进老庞的屋子,看着屋内熟悉的一切,那些和老庞相处的画面如潮水般在脑海中不断涌现。泪水再也不受控制,夺眶而出,模糊了我的双眼。在他那张有些陈旧的书桌上,果然整整齐齐地放着两本书,一本是《中国数术概观》,封面上还留着老庞的字迹,写着几句鼓励我的话;另一本是他自己整理的诗词集,里面收录了他这些年创作的诗词,每一页都饱含着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上面同样写着给我的寄语。
我颤抖着双手,轻轻捧起这两本书,刹那间,百感交集。老庞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眼前,他的声声叮嘱、句句教诲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可他却永远地离开了我。那些一起散步、一起谈诗论道的日子,都化作了珍贵无比的回忆,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底。我明白,老庞留给我的,远不止这两本书,更是他对生活的无限热忱,以及面对苦难时那份从容不迫、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未来人生的道路,伴随我走过漫长岁月,影响着我今后的每一个选择与每一步前行。
在此摘录老庞的一首古体诗:前人之诗浩如烟,我辈吟咏难尽篇。但闻歌舞千年调,自古兴亡一梦间。泪巾未损英雄气,杨柳徒增少妇闲。古往今来人皆去,春风犹度玉门关。
在宝东的日子,忙碌又平淡,像是被生活的洪流推着,按部就班地前行。老庞的离去,像一场冷雨,打湿了我生活的一角,可日子还得继续,我努力让自己从那悲痛中缓过神来。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轻易放过我,就在老庞去世不久,又一个噩耗如晴天霹雳般传来——柳老师因患癌症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瞬间,我的世界仿佛停止了转动。脑海里瞬间浮现出柳老师的音容笑貌,那些他对我关怀备至的过往,如同电影般在眼前一一放映。我在宝东听说他得了癌症的时候,心里就揪成了一团,当时就想着,过几天手头的事情一处理完,一定要去看望他。这些年来,他对我的恩情如同再造。他不仅在学业上对我悉心指导,在我人生最灰暗的时刻,也是他一直鼓励我、支持我,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
可是,还没等我成行,他就不等了。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疾首呢?我满心的懊悔,恨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去看他,为什么总是被琐事缠身。可一切都晚了,这大概就是命数吧,命运的大手翻云覆雨,我们都只是渺小的、无力反抗的尘埃。
我坐在书桌前,望着窗外那棵枝叶繁茂的老柳树,泪水不由自主地模糊了双眼。恍惚间,我仿佛看到柳老师就站在树下,微笑着向我招手。悲痛如潮水般将我淹没,我无法自抑,当即挥笔写下一首长诗来悼念他。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我对他深深的思念与感激;每一句诗,都是我内心最沉痛的呼喊。
写完悼念柳老师的诗,我又翻出了之前悼念女儿的诗。那些诗页已经微微泛黄,就像我逝去的岁月和再也回不来的亲人。我把它们放在一处,这些诗,是我生命中最沉重的纪念,是我对那些再也无法触及的挚爱的深深缅怀。
看着这叠诗稿,我突然觉得,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而又珍贵。我们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曾经拥有的一切。老庞、柳老师、我女儿,他们都成了我生命中的过客,可他们留下的痕迹,却永远刻在了我的心里。
在这个寂静的夜晚,我手捧着这些诗,就像捧着我破碎又珍贵的回忆。窗外,月光如水,洒在大地上,仿佛是逝者的灵魂在温柔地注视着人间。我知道,生活还将继续,可这些生命中的断章,将永远成为我心中最柔软、最疼痛的角落。
我为了省下更多钱,开始的时候,租下了城郊一处偏僻的小平房。严冬来临,晚上睡觉时,我裹上两床厚棉被,仍能感觉到寒意从四面八方侵入骨髓,常常在半夜被冻醒,第二天醒来,手脚都是麻木的。
在那些被寒冷折磨的日子里,我实在不堪忍受,电脑都不好使了,只好打电话向姐夫求助,请他帮忙搭建一个门楼,好歹能给这屋子添一道抵御寒风的屏障。姐夫也会简单的木工,手艺还可以,为人又热心肠。接到我的电话,他二话不说,第二天就带着工具赶来了。
那几日,天刚蒙蒙亮,姐夫就开始忙碌起来。他熟练地丈量尺寸,手中的锯子在木头上拉出均匀的声响,木屑纷飞。每一块木板的切割,每一颗钉子的敲入,他都做得一丝不苟。寒风呼啸,吹红了他的脸颊,冻裂了他的双手,可他全然不顾。看着姐夫忙碌的身影,我的心里满是感动,也有些愧疚,觉得麻烦了他。经过几天的辛苦劳作,门楼终于搭建好了。那崭新的门楼稳稳地立在门前,像一个忠诚的卫士。当晚,屋内的温度明显升高,我终于能勉强睡个好觉,那一刻,对姐夫的感激更深了。
然而,房子的问题积重难返,即便有了门楼,居住体验依旧不佳。随着春天的到来,我开始四处寻找新的住所。在漫长的寻觅后,我找到了温世霞的老房子。那房子坐落在一条幽静的小巷里,外墙爬满了青苔,虽显破旧,却被收拾得干干净净,给人一种古朴温馨的感觉。
当谈及房租时,她的话让我震惊不已。“不收你房租,你就安心住下吧。”她微笑着,语气诚恳得不容置疑。我以为自己听错了,瞪大了眼睛,再三向她确认。她依旧坚定地重复着那句话,还说:“大家出门在外都不容易,能帮一把是一把。”
如今智能手机就可以写作了,不安装电脑还可以省下一笔费用。于是我就把电脑闲置起来,并没有舍得卖掉,最后的结局肯定是当废品处理。
住进去的那天,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小院里。我把简单的行李搬进屋子,看着屋内陈旧却整洁的布置,心中五味杂陈。这个有点怪的女人,仅凭一份善良与信任,就向我伸出了援手。回想起在那扇朝北开门的平房里熬过的一个个寒冷冬夜,再看看眼前充满人情味的老房子,我忽然觉得,生活的艰难从未真正将人打倒,那些不经意间降临的善意,如同冬日暖阳,成为黑暗中的希望之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给予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力量 。
有一天,当我在同学群里看到那条消息时,我的手突然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仿佛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冲击着。我紧紧握住手机,生怕它会像一片脆弱的叶子一样从我的手中滑落。
然而,那几个字却如同一把无情的重锤,狠狠地敲在了我的脑袋上,发出嗡嗡的声响。我呆呆地盯着屏幕,无法相信眼前所看到的一切。
柳老师的女儿,力扬也走了……
这怎么可能呢?我回忆起曾经在校园里见到的力扬,她是那么的活泼可爱,充满了朝气和活力。如今竟然也身患绝症,在三十多岁这样的大好年华里,骤然离世。
这一连串的打击让人措手不及,我不禁为柳老师一家感到悲痛和惋惜。紧接着,我得知柳老师的老伴儿也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选择离开这个伤心之地,投奔关内的亲属去了。
这一家人的命运如此多舛,让人唏嘘不已。我默默地为他们祈祷,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能够安息,不再遭受苦难。
柳老师被安葬在双山村的老家坟茔地。消息传来的那个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想起柳老师给我批改作文时,那一个个红笔写下的批注;想起运动会上,柳老师在场边大声为我们加油的样子。第二天,我在同学群里发了条消息:“咱们找个时间,一起去给柳老师扫扫墓吧。”消息刚发出去不久,就收到了不少同学的回应,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第一个站出来响应的是姚广金,他毫不犹豫地在群里发言道:“必须去!柳老师对咱们的好,咱们可不能忘啊!”他的话语坚定而有力,仿佛代表了所有人的心声。
紧接着,徐倩影也迅速附和道:“算我一个!好多年没去双山村了,我都快忘了那里的样子了。不知道现在双山村变成啥样了呢?”她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期待和好奇。
随着姚广金和徐倩影的表态,群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大家纷纷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有人说应该选个周末去,这样大家都有时间;有人提议可以一起凑钱给柳老师买些礼物;还有人说要提前联系好车辆,确保行程顺利。
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得热火朝天。每个人都对这次去双山村看望柳老师充满了热情和期待,仿佛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踏上那片熟悉的土地,去看看曾经的老师和那个充满回忆的地方。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让人猝不及防。就在大家敲定行程的那一周,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如晴天霹雳般降临——李景云突发心梗!这个消息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让所有人都惊愕不已。
同学们还沉浸在失去李景云的悲痛之中,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然而,命运并没有停止它的捉弄,紧接着又传来了另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温勇刚因为半身不遂导致行动不便,竟然失足坠楼!这个消息犹如雪上加霜,给已经伤痕累累的同学们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接连的不幸事件让整个同学群都陷入了一片死寂,没有人再敢轻易发言,生怕打破这片令人窒息的沉默。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痛苦和哀伤,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我静静地坐在窗前,目光空洞地凝视着窗外的世界,思绪却早已飘向了远方。那些曾经一起在教室里打闹、一起听柳老师讲课的同学们,如今却已各奔东西,甚至有两个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我从沉思中惊醒。我拿起手机,看到屏幕上显示的是黄晓玲的名字,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接通电话后,我听到了黄晓玲那充满疲惫的声音:“久泰,这事儿咋就这么邪乎呢?扫墓的事儿,还能成不?”
我沉默了一会儿,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些与同学们共度的美好时光。尽管心中有诸多疑虑和不安,但我还是坚定地回答道:“去,不管咋样,咱们都得去。这不仅是给柳老师的一个交代,也是咱们同学之间最后的一点念想了。”
电话那头的黄晓玲似乎稍稍松了口气,她说道:“嗯,那就好。我也觉得咱们不能不去,毕竟柳老师对我们那么好。只是这事儿确实有点奇怪,让人心里没底儿。”
我安慰她说:“别想太多了,也许只是个巧合呢。咱们按原计划去扫墓,顺便也可以聚一聚,聊聊彼此的近况。”
黄晓玲表示同意,然后我们又聊了一些关于扫墓的细节和注意事项。挂断电话后,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尽管对这次扫墓之行仍有一些担忧,但我知道,这是我们作为同学应该做的,也是对逝去的同学们的一种缅怀和纪念。
出发那天,天空阴沉沉的,像是也在为逝去的人默哀。我、姚广金,邢连志,和徐倩影等几个同学在车站集合,一路上,大家都没怎么说话。车窗外的景色飞速掠过,可他们的心思,都在那些再也回不来的人身上。
到了双山村,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扑面而来。我们按照指引路线,找到了柳老师的坟茔。坟前长满了杂草,我们默默地蹲下身子,开始清理。黄晓玲把带来的鲜花放在坟前,声音哽咽:“柳老师,我们来看您了,您走了以后,好多事儿都变了……” 说着说着,泪水就模糊了双眼。
徐倩影也忍不住哭出声来:“柳老师,李景云、温勇刚他们也走了,我们都还没来得及好好聚聚……” 我望着墓碑上柳老师的照片,思绪飘回到了学生时代。那时候,我们都觉得未来还长,日子还多,可没想到,人生竟是如此无常。
扫完墓,几个人坐在坟前的空地上,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说起曾经的调皮捣蛋,说起柳老师的一次次教导,偶尔还能露出一丝苦笑。夕阳渐渐西斜,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我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走吧,咱们也该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我望着窗外,心里思绪万千。我知道,有些告别,是为了更好地铭记;有些人和事,即便时光流逝,也永远刻在心底。这次墓前之行,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对生命无常的一次深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