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危机暗起(2 / 2)

两人一直商讨到深夜,才终于制定出一套应对方案。他们深知,接下来的日子将充满挑战,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但为了自己,也为了颙琰以及大清的未来,他们必须全力以赴,与和珅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刘墉和朱珪在努力应对危机的同时,和珅也并未闲着。他深知,上书房之事虽让刘墉受到了乾隆的斥责,但并未真正伤到刘墉的根基。而且,他隐隐觉得刘墉、朱珪和颙琰之间似乎有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只是自己尚未找到确凿的证据。

和珅坐在自己的书房内,一边把玩着手中的玉扳指,一边思索着如何进一步打击刘墉和朱珪。突然,他脑海中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新的阴谋。

和珅决定利用顺天府尹之前的案子做文章。他派人暗中找到顺天府尹的亲信,给了他一大笔银子,并威逼利诱,让他出面作证,称朱珪在状告顺天府尹与贵林勾结一事中,存在诬陷行为。同时,和珅还让此人编造一些谎言,说朱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故意陷害顺天府尹,以达到打压和珅势力的目的。

安排好这一切后,和珅又开始琢磨如何将此事巧妙地呈到乾隆面前。他深知,若直接上奏,乾隆未必会轻信。于是,他打算先在朝廷中散布一些谣言,让此事在大臣们中间传开,引起乾隆的注意。

没过多久,朝廷中便开始流传关于朱珪诬陷顺天府尹的谣言。大臣们纷纷私下议论,对朱珪的为人产生了怀疑。而和珅则在一旁暗自观察,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将所谓的“证人”带到乾隆面前,彻底扳倒朱珪。

随着谣言在朝廷中越传越烈,朱珪的处境愈发艰难。许多大臣见到朱珪,都面露异样之色,私下里对他指指点点。朱珪心中明白,这必定是和珅在背后搞的鬼,但一时间却找不到应对之策。

翌日早朝,有大臣忍不住在朝堂上提及此事。一位御史出列,向乾隆奏道:“陛下,近日朝中流传关于朱珪大人的一些谣言,称其在状告顺天府尹一案中有诬陷行为。此事关乎朝廷官员的声誉和公正,还望陛下明察。”乾隆听后,心中一怔,他看了看朱珪,问道:“朱爱卿,此事你作何解释?”

朱珪赶忙出列,跪地说道:“陛下,此乃谣言,是有人故意陷害臣。臣当日状告顺天府尹与贵林勾结,皆是事实,臣有确凿证据,绝无诬陷之意。”和珅在一旁假装关切地说道:“陛下,此事关乎重大,既然有谣言传出,不妨彻查一番,以正视听,也还朱大人一个清白。”乾隆思索片刻,觉得和珅所言有理,便下令成立调查组,对此事进行彻查。

朱珪深知,这所谓的彻查不过是和珅的阴谋,调查组必定会被和珅操控。但他也只能寄希望于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而刘墉在一旁看着这一切,心中焦急万分。他知道,朱珪此次面临的危机极为严峻,若不能妥善应对,恐怕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刘墉暗暗发誓,一定要想尽办法帮助朱珪度过此劫。

刘墉回到府邸后,立刻召集我和甄平,商议如何帮助朱珪。经过一番讨论,我们决定从寻找顺天府尹与贵林勾结的真正证据入手,以证明朱珪的清白。

刘墉派甄平暗中走访顺天府尹之前的下属以及当地的百姓,收集相关证据。同时,他还让人调查那个出面作证指认朱珪诬陷的顺天府尹亲信,试图找出他与和珅之间的联系。

经过一番艰难的调查,刘墉终于找到了一些关键证据。原来,顺天府尹与贵林勾结的过程中,曾有一位师爷参与其中,这位师爷手中掌握着一些顺天府尹与贵林往来的信件,这些信件足以证明他们的罪行。刘墉的人费了好大的力气,才说服这位师爷出面作证。

而对于那个指认朱珪诬陷的亲信,刘墉也查出他曾收受和珅的贿赂。有了这些证据,刘墉心中有了底气。他决定在调查组向乾隆汇报之前,先将这些证据呈给乾隆,让乾隆看清和珅的阴谋。

刘墉带着证据,匆忙入宫求见乾隆。见到乾隆后,刘墉将证据一一呈上,并详细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乾隆看完证据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没想到,和珅竟然为了打击政敌,使出如此卑鄙的手段。乾隆对和珅的行为感到十分厌恶,但念及和珅多年来为自己办事,暂时没有发作。

刘墉趁机说道:“陛下,朱珪大人一向清正廉洁,忠心耿耿,此次实属被和珅陷害。还望陛下明察,还朱珪大人一个公道。”乾隆思索良久,说道:“刘爱卿,此事朕已知晓。你先回去,朕自会妥善处理。”刘墉退出皇宫后,心中仍忐忑不安,他不知道乾隆会如何处置此事,只能默默祈祷朱珪能平安无事。

就在刘墉以为事情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风云突变。和珅不知从何处得知了刘墉向乾隆呈上证据的消息,他决定先下手为强。

和珅连夜进宫,面见乾隆。他声泪俱下地向乾隆哭诉,称自己是被刘墉和朱珪等人陷害,那些所谓证明他指使亲信诬陷朱珪的证据,皆是刘墉等人伪造的。和珅还说,刘墉和朱珪一直对自己心怀不满,想要扳倒自己,所以才想出如此毒计。

乾隆见和珅如此可怜,心中不免有些动摇。毕竟,和珅跟随自己多年,一直忠心耿耿,为自己处理了不少政务。而刘墉和朱珪虽然也为朝廷尽心尽力,但和珅的哭诉让乾隆心中产生了疑虑。

乾隆对和珅说道:“和珅,你先起来。此事朕会再次彻查,绝不冤枉任何一个人。你所说的刘墉等人伪造证据之事,可有证据?”和珅赶忙说道:“陛下,臣虽无确凿证据,但刘墉和朱珪一直与臣作对,此次他们为了扳倒臣,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还望陛下明察啊!”

乾隆陷入了沉思。一边是跟随自己多年的和珅,一边是向来正直的刘墉和朱珪,他一时之间难以抉择。而此时,朝廷中的局势也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大臣们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刘墉和朱珪,认为和珅阴险狡诈,此次肯定是他在搞鬼;另一派则支持和珅,认为刘墉和朱珪是在借机打压和珅。整个朝廷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而这场斗争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众多人的命运,也关系到清朝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