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掌管天下的权臣,他能够为大汉找一个好皇帝,似乎也不是一件坏事.
甚至是值得肯定的。
毕竟假如刘贺真的十分荒唐的话,那找刘病已绝对是对国家更好的选择。
而且如果霍光真的野心勃勃,想要彻底凌驾于皇权之上.
他甚至可以选择一个只有几岁的小儿来当皇帝,这样他至少能保证十几年无忧。
但霍光没有这么做。
那么,霍光作为权臣,到底该怎么定义
天幕继续。
……
【不过,某件历史典故或许可以稍微的体现,这一时期刘病已的思想。】
【刘病已登基后,后宫之主的人选成为朝堂焦点。】
【彼时,霍光小女儿霍成君尚未婚嫁,朝中大臣们揣度圣意,大多倾向于立霍成君为皇后。】
【毕竟霍光在拥立刘病已一事上居功至伟,这似乎是顺理成章之事。】
【但刘病已心中,自始至终都只有发妻许平君的位置。】
【他与许平君在民间相识相知,婚后生活虽清苦,却恩爱非常。】
【面对大臣们的提议,刘病已并未直接反驳,而是下达了一道意味深长的诏书。】
【诏书中称:自己在贫贱之时,曾有一把极为珍视的旧剑。】
【如今虽身处高位,却对那把旧剑念念不忘,希望众爱卿能够帮忙寻回。】
【这道诏书一经颁布,朝堂上下瞬间炸开了锅。】
【聪慧之人很快便领会了刘病已的深意。】
【这是在暗示众人,即便自己如今贵为天子,他也绝不可能抛弃与自己患难与共的结发妻子。】
【大臣们见状,纷纷联名上书,奏请立许平君为皇后。】
【刘病已的这一诏书,看似委婉,实则坚定。】
【也为我们留下了“故剑情深”的典故。】
……
弹幕看到这里,也是纷纷飞出。
《深情,太深情了!》
《这个事是霍光活着时,刘病己唯一没退让的事。》
《南园遗爱,故剑情深,好凄美,我喜欢!》
《刘病已和许平君算是牢里认识的,这感情重的很!》
《小时候最喜欢霍水仙了。》
《没想到历史上霍水仙是反派。》
《霍水仙不算是反派,但确实位置很尴尬。》
《可惜刘病已就是太重感情,硬把帝位传给了故剑的儿子,导致国家走了下坡路。》
《乱我家者太子也,明知道太子不太行,但还是传给他了。》
《作为皇帝太重情义并非好事。》
……
天幕继续。
【霍光见刘病已坚持,考虑到皇帝平时都很配合,所以也没强求。】
【然而,霍光的妻子霍显,一心想让女儿霍成君登上后位。】
【她见刘病已力排众议立了许平君为后,心中极为不甘。】
【汉宣帝本始三年,许皇后临近生产时身体抱恙,女医淳于衍入宫侍奉。】
【霍显未告知霍氏其余人,私下找到淳于衍。】
【淳于衍与霍显平日交情匪浅,在霍显的威逼利诱下,将附子粉末掺入太医所开的药丸中,喂给了产后虚弱的许平君。】
【许皇后服药后,很快便毒发身亡。】
【刘病已得知爱妻惨死,悲痛万分,却因为碍于霍光势力,一时难以查明真相。】
【霍光虽然也对此事不满,但自然选择包庇霍家人。】
【刘病已强忍心中剧痛,为许皇后追封谥号为“恭哀皇后”。】
【将其葬于杜陵南园(也称少陵),并说让她在这里等待自己。】
看到故剑情深的主角被害,弹幕也很气愤。
《好可惜,一对模范皇帝夫妻,被霍光老婆害死了。》
《许平君才19岁,就被害死了。》
《霍光一家完蛋了。》
《霍显干这个事,可能没有请示霍光。》
《霍光事先是真不知道这事儿。》
《甚至霍光儿子女儿,直到被清算前夕才知道。》
《最后霍氏造反,也是根本不知道霍显这么抽象,事发的时候都惊呆了,然后只能匆忙准备谋反。》
《知道霍显毒死皇后前——霍家兄弟:我们为大汉立过功!我们为大汉流过血!皇帝你不能这样!我要见陛下!》
《知道霍显毒死皇后后——霍家兄弟:突然感觉自己不冤枉了。》
《这就是古时候门当户对的重要性霍光的原配干不出这种事,霍显是妾室转正,所以跟着霍光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