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当即起身相迎,招呼三人上座,便即吩咐小二先上茶水果点。三人往桌上一瞧,却是都一眼便瞧见了他放置于桌上的表盘,皆是从未见过,心下好奇便即相问。沈醉今日宴庆沈括,原是为此,当即向三人一并解说,并在表盘上将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行一一讲解,最后则向沈括道:“晚生早闻老相公博才多学之名,今日除为老相公设宴接风之外,正是要请教此事。”
对于沈醉制作钟表的想法,三人自是无不惊叹,沈括拈须叹道:“沈相公聪明颖悟,当真是发前人所未想。不过类似于这样的东西,却是也有人曾经做过,只是未能普及且不便置于居室之中。”
“哦”沈醉大大惊讶,万万想不出在这之前就有人曾做出过类似于钟表的东西,连忙相问。
沈括道:“后汉和帝时曾任太史令的张衡曾制造过一具漏水转浑天仪,用一种带齿的轮子把浑象和计时的漏壶联结起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好转一周。还有一个,距之则近。便是本朝元佑三年时,由当时时任吏部尚书的苏颂苏老相公带头所制吸收了以前各家仪器的优点集天象观测、演示及报时于一体的水运仪象台。此台共分三层,高约四丈,宽两丈余。最上层乃设有浑仪一座,中层则置浑象,靠机轮旋转,一昼夜转动一圈。下层设有向南打开的大门,门里装置有五层木阁。第一层木阁名“正衙钟鼓楼”,设有三个小门。到了每个时辰的时初,就有一个穿红衣的木人在左门里摇铃;时正,则有一个穿紫色衣的木人在右门里敲钟;每过一刻钟,又有一个穿绿衣的木人在中门击鼓。第二层木阁可以报告十二个时辰的时初、时正名称,共有二十四个司辰木人,手拿木牌,牌面依次写着子初、子正、丑初、丑正等。每逢时初,时正,司辰木人按时在木阁门前出现。第三层木阁专刻报的时间。共有九十六个司辰木人,其中有二十四个木人报时初、时正,其余木人报刻。例如:子正:初刻、二刻、三刻;丑初:初刻、二刻、三刻,等等。第四层木阁报告晚上的时刻。木人可以根据四季的不同击钲报更数。第五层木阁装置有三十八个木人,木人位置可以随着节气的变更,报告昏、晓、日出以及几更几筹等详细情况。这一套整个装置的运转依靠恒定的水流推动水轮做间歇运动,带动仪器转动,因而名之为水运仪象台。”
稍顿下,轻呼出口气,叹道:“可惜老夫当时被贬,未在东京,否则定要参与此盛事。”
“我靠,长见识了。这他妈也太先进了,想不到这时候就有这么先进的东东了”沈醉不禁听得目瞪口呆,愣愣不语。更惊诧于早在东汉时期,张衡就已发明了齿轮。
苏轼道:“元佑七年,苏老相公曾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次年即辞,现正知扬州,今年已有七十五岁高龄。”
“唉,可惜若是苏老相公在京,再请得他前来相助,这钟表想必能早日制成”沈醉不禁叹道。
苏辙笑道:“苏老相公虽不在京,但当时曾帮苏老相公制作水运仪象台的一位重要助手便在东京。正是现任吏部尚书的韩公廉韩大人,沈相公若能请得他相助,也是一样。”
沈醉心喜,瞧着苏轼、苏辙二人,突然道:“冒昧请问一句,不知您二位跟苏老相公可是亲戚”
苏辙笑道:“咱们虽同姓苏,却并不是亲戚,倒是五百年前可能是一家。”
苏轼却瞧着沈醉与沈括,笑道:“我也冒昧问一句,不知您二位可是亲戚”
沈醉与沈括相视一眼,不禁摇头失笑,随即众人对望一眼,哈哈大笑。笑毕,沈醉召了小二来请三人点菜。席间,推杯换盏,谈笑风生。宴罢,沈醉请着三人作陪,一块儿去了韩公廉府上请其来参与研制钟表之事。
韩公廉听毕沈醉的解说后,即满口答应,何况这多人来请他。
自此,每日早朝散后,三人便即相聚于沈醉家中,共同研制钟表。其齿轮与杠杆擒纵系统,前人都已研发,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个动力系统。这个沈醉却是清楚,他记得中学还曾跟同学拆过一座机械钟,大体记得里面的许多构件,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提供机戒表动力的游丝,也即是上发条存力的装置。
所以研发还算顺利,最主要的问题基本都已解决,剩下的便是调制齿轮的大小让表针的走动协调准确。
请支持佣肖新书懒仙
第176章 出使大理
更新时间2008830 13:36:06字数:4462
六月初三日晨巳时,大宋皇宫文德殿内。文武百官三呼叩首参拜过皇帝赵煦后,起身分列两旁。
赵煦居中端坐于龙椅之上,面色威严,扫了下面群臣一眼,开口道:“众卿有事请奏”
话音方落,礼部尚书苏轼出列,奏道:“启奏陛下,今有大理国使臣前来觐见。现正于宣德楼外侯旨,请陛下下旨召见。”
“巧了,大理使臣,却不知来的是谁”沈醉听得苏轼之言,不由心道。嘴角浅浅一笑,望了望殿门口,有些期待大理使臣快些进来。
赵煦在上“哦”了一声,道:“正旦朝贡已过,却不知大理使臣前来求见有何事情”
苏轼道:“臣曾向那使臣打听,听其所言,说是大理如今当政的保定皇帝准备退位为僧,传位于其皇太弟,因此特遣使前来报知,并请册封。”
沈醉听至此,心中不禁叹道:“唉,保定帝终于要出家做和尚了”大理的“皇太弟”,他自知便是他的岳父大人,段誉他爹,江湖武林中向有风流浪子之称的大理镇南王段正淳。想及段正淳之风流,心中不由笑道:“以我这老丈人的脾性,想来到他退位之时,是断不会到天龙寺去出家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