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车队来到汉京时,就直接就来到了钟南海。在安排好其他人后,陈福钦带着希特勒和科林一起来到了皇宫。
陈福钦特地带着希特勒和科林好好的在皇宫中转了一下,让他们也领略下东方文明的风采。紫禁城可以说是中华象征,里面的设施和亭榭都装饰得十分的豪华。希特勒和科林也是第一次近距离参观东方文明的结晶,这让看习惯西方风格的两人来说,就像是进了大观园一样。时不时的惊呼一下,看得都很投入。
“陈将军,贵国的帝王就是住在这里”希特勒边逛着边向陈福钦询问着。
“这是当然了,皇宫本身就是为帝王准备的,正如我们的皇帝陛下,吃住都在这里面,也在这里处理公事。”陈福钦道。
“可看起来也没有多少人,难道这么大的皇宫不需要有人来整理吗”希特勒道。
“这是我们陛下特地要求的,我们陛下一直都很节俭。平时的维护工作都是这些侍卫来做,是不另外请人的。我们帝国在很久之初就一直强调廉洁,只要是不自律的官员,都会受到严厉的处分。我们陛下也都是以身作则,所以我们国民才会如此的敬爱他。”陈福钦道。
听到这样的回答,完全超出了希特勒的想象,很难相信这是一个皇帝该有的生活。为了省钱,竟然连整理皇宫都是由侍卫来,这在希特勒看来,太不可思议了。在西方国家,别说那些王室了,就是那些贵族,哪个不是仆人成群,生怕自己生活有了半点不适。
“实在是太让人吃惊了,或许正是有了这样的领袖,才有中华今日的辉煌。”希特勒感慨道。
“不错,当年我们发家时,我们陛下就三番五次的交代。上梁不正下梁歪,所有人都必须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快速的崛起,不会把精力浪费在其他不该有的方面。”陈福钦道。
在中华见识了许多的不可思议,希特勒心中也渐渐有了想法。现在的中华在很多方面都值得德国去学习,同时希特勒也大定主意,现在的工党也必须像中华的官员学习。希特勒也明白那句以身作则的意思,第一步就从自己开始。
皇宫中已经准备好了酒席,陈绍难得大方了一次,御厨忙碌了一个多小时,看起来才算有了国宴的样子。
等陈福钦把两人带到举行宴会的地方后,他们并没有等多久,陈绍便走了进来。
映入眼帘的正是那一小撮胡子,这是陈绍第一次看到希特勒本人。旁边胖胖的科林就不用说了,陈绍也第一时间认了出来。比起希特勒来说,陈绍对科林没有太多的感觉。现在已经是世界顶尖的那几个人之一,眼界也都高了起来。别说科林了,就先现在的希特勒,给陈绍的第一印象就是:也不怎么样,除了那一小撮胡子外。
希特勒也看到一身汉服的陈绍,第一感觉就是很像壁画上古代皇帝的样子,第二感觉就是太年轻了,第三个感觉就是看起来很有威严。希特勒的感觉和很多人一样,不过在希特勒看来,陈绍的身上还有一种东西。那就是自信,特别是那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在他看来,在才是最难得的。
这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十年后,当两人都开始撬动世界时,彼此都会想起今天的会面。
第二百四十二章 军备
欢迎宴会过后,陈绍在御书房中单独召见希特勒,在御书房中,两人谈了很久很久,从中午到黄昏,等希特勒走出皇宫时夜色已经笼罩大地。
坐在轿车中离开的希特勒,从御书房出来后,内心一直在翻江倒海中。这位看起来年轻的皇帝陛下带给了他太多的震撼,绝非三言两语能概括的。不管是他的雄心,还是他许多看起来胆大妄为的想法,都让希特勒感到自己现在还是太渺小了。
原本他来中华的目地并不是很复杂,经济危机来临,他想来和中华展开一系列的合作。其主要方面就是希望中华能在德国招收工人来中华,以前也一直这么做,但希特勒希望这个量再大一点。这第一个目地,他还没有开口,陈绍就先说了出来,希望德国加大对中华的技术工人的输出。这本来就是目地之一,所以希特勒没有迟疑,就急忙答应了下来,身为工党的领袖,答应这个要求,一点问题都没有。
至于第二个目地,就是私底下打算和中华展开政党间的合作。其主要的一点就是希望中华支持希特勒上位,陈绍对这点也表示只要希特勒能有所作为,支持就好说。
说白了就是只要你希特勒能取得更大的成果,中华支持你也没有关系。同时陈绍给希特勒也送了一份大礼,西南地区十几万的德国士兵,陈绍打算让希特勒到那里走几天。他相信,以希特勒的演说能力,等希特勒走后,这些德国士兵都会变成纳粹的一员。而以后有了这些士兵的支持,那希特勒很有可能早一步的上位。
原本希特勒的第三个目地是希望以后能和中华达成更多军事合作,不过这个目地现在也都不用说了。陈绍直接把一份清单交到希特勒眼前,当希特勒看完上面的购买订单时,一时间惊讶得都不知道怎么说。
这里面的东西完全出乎了希特勒的预料,这份清单覆盖了前后二十年的时间,上面的武器数量让希特勒看得有些头晕。数量实在是太多了,可以说是本世纪以来最大的一笔军售,世纪大单。从最小的子弹,再到战列舰,基本上所有的装备都有。
看完清单后,希特勒已经对此时的德国共和政府有了些许改观。之前就清楚有士兵来中华秘密的接受训练,现如今再看到如此巨大的军购,希特勒完全可以理解此时德国为什么一直在表面上表示和平的意思。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麻痹英法诸国,国内虽然没有大规模的生产武器装备和训练士兵,但一切的准备都在中华进行。
最让希特勒觉得震惊的是中华对世界格局的态度,陈绍已经很明确的向希特勒表示,苏联就是两国间最直接的目标。德国要一雪前耻,中华也要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在希特勒前面,陈绍并不打算隐瞒自己对苏联的打算。同时陈绍也表示,中华不会跟德国缔造书面盟约,不过只要实际行动到位了,有没有这份合约也不是很重要。在会谈的最后,陈绍向希特勒支了一招,那就是邻国的日本,完全符合希特勒的标准。
在希特勒反问,为什么选择日本时。陈绍很干脆的说道,美国还在一边虎视眈眈,不能重蹈一战的覆辙。在太平洋方面,必须要有人去和美国死磕,而日本的海军也不弱,再发展几年后,再加上中华也可以支持日本对付美国,到时候,有了日本在身侧,看美国还有没有心思去大规模的支援欧洲。
此时的希特勒还没有上位,也没有几年后的那种想法,野心也还未正式的膨胀起来。而陈绍的目地就是把他的那种野心进一步的激发起来,他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