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1 / 2)

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

“专门给你拿的,接着,我不喜欢吃这些东西。”除了红薯干可以咬着打发时间,炒花生和糖果他都不爱吃。

从兜里抓一把装进幺凤的兜里,他们的荷包都很大能装很多东西,感觉剩下不多了才没有再继续。

“你怕被人看到就偷偷吃,我出去玩了。”他知道幺凤不肯进去拿是因为爷爷重男轻女,樊孝平要给他姐樊桂珍拿颗糖爷爷都不让,还说女孩子吃糖不好。后来还是樊孝平说要吃两颗糖,爷爷给了两颗出了堂屋他分了一颗给他姐。

“林小薇,你猜我拿了什么回来。”推开门把林小薇请进家。

院子里没点灯,她知道樊先鸣家里没人,他的家人应该都在樊队长家没回来,大着胆子跟着樊先鸣进去。

“什么”

樊先鸣塞了一颗糖进她的嘴里,堵住了她的话。

“糖”这里还有糖她以为这么偏远农村不会有糖果。连牙膏牙刷这种生活日用品都没有竟然会有糖。

“对,我这里还有炒花生和红薯干,都给你。”这糖果只有过年和结婚的时候才能吃到,大伯家的糖果是大伯找关系托人从县里带回来的所以才有这么多。

“你吃了没有。”好久没有吃过零嘴了,在家过年也会有这些东西吃,还会多一样炒瓜子。

“吃了。”他把剩下的都抓出来让林小薇装兜里。在以前他绝对不会把这些东西放进衣兜里,特别是没有任何包装的红薯干。在这里久了被同化了什么东西都喜欢往兜里放。不放兜里也没地方可以放。

不是故意骗她,说没吃她肯定不会接。

“吃了也不能都给我,你留着慢慢吃。”一样拿了两个,尝尝味道解解馋就行。

“你都装着,我这里还有。”不骗她,她不会要。

“那我真都装着了。”她以为樊队长家还有很多,真没有了樊先鸣也不会都给她。哪个孩子会不喜欢吃这些东西。

其实樊先鸣一个人就装走了一半零嘴,不过大半都给了幺凤,林小薇这里没剩多少。

“好啦我要走了。”都耽搁这么长时间了,丁文珊还在等她。

“我和你一起过去。”回大伯那也是听嫂子聊天。

“好。”

“林小薇,过几天我们去买刀好不好。”两人肩并肩走在漆黑的小路上,路边的院内有点煤油灯不至于一点路都看不到。

“好,你确定了时间告诉我。”趁过年不上工把答应他的事做了正好。

“我觉得我们应该弄一个接头暗号,万一临时有事要找你怎么办。”

“暗号”每次要提前约好时间在小河边见面,这样临时找他确实不方便。

“你觉得学什么动物叫合适,我的房间在西边,你要找我去西面的院子外面学动物叫,我听到了去小河边找你,你说这个主意好不好。”

“行,你想好了告诉我,我过去了。”

走过去之前还很热闹的门口现在一个人影都没有。隔壁是妇女队长家,位置她没有记错,门口的小孩不见了,丁文珊也不在了,只有院内的煤油灯还点着。

“你和丁文珊说好在这里等”樊先鸣没有走,林小薇停在了记工员家门口,他找到林小薇时她们就是在这个门口。

“嗯,我们在这里听小孩子聊天,她说在这里等我。”可能等不及去其他地方玩去了。

“她人不在就是失约了,我们去找追你的那个小男孩聊天好不好,他说话好玩。”樊孝平说话挺有意思的,就是太皮了。

听到樊先鸣提那个孩子很尴尬,怎么还会想再见到他。

“还是不要了,我先回去了。”丁文珊说不定等不到她回家了。

“那就去我家,爹娘和幺凤都在大伯家,我们要陪爷爷守岁今晚通宵不回家,你去我家我们说说话。”现在才九点,这么早回去她也睡不着。十二点到了村里还会放鞭炮,她睡着了也会被吵醒。

“那就去你家。”回去也是冷清。

两人把灯笼点上提着坐在院子里说话。

“我们的暗号还没定下,你也出出主意学什么叫。”他小时候喜欢学牛叫,每次学牛叫都会把爸妈外公外婆逗笑。

“学猫叫吧”他们厂院子里有只猫,不知道是谁家养的,她放学回来喜欢逗它。

“好,那就学猫叫。林小薇你觉得农村的日子难过吗”嫂子们聊天说隔壁村有位女知青过不惯农村的生活,为了日子好过嫁给了生产队队长的儿子,后来回城的机会来了连孩子都生了撇下小孩和丈夫独自回了城。

他有樊先鸣的爹娘亲人,林小薇一个人从城里下放到这里肯定过不惯。

“还好,来了快一年差不多都习惯了。”下乡前大家把下乡当成光荣的事,积极性特别高。到了公社看到分的东西大家的热情都降下来了,到了村里天天下地干活,再不习惯都快一年了还有什么不习惯,再难过也要过下去。

“你们这批知青什么时候能回城。”听说最早一批知青在这里待了八年才回城。

“不知道,怎么你想赶我走了”她不想聊这个话题,很少见的开了个玩笑。

她和他们不一样,他们是为了理想或者为了回城会有一个好前程才下乡。她没有选择的权力,父母哥哥都让她顶替哥哥下乡。

“林小薇,有什么难处你可以来找我,我大伯是生产队长。”这个玩笑一点都不好笑,下乡的知青都想回城,有人赶他们回城才好。

“谢谢你。”不会让他知道,因为她和他,他们知青过的更糟。

第二十三章

送林小薇回去后去了大伯家。快十一点了孩子们已经睡着, 要带小孩睡觉的嫂子们抱着孩子回了家。

男人那一桌喝完了酒没有下桌,还坐在桌子上吹牛皮说大话。

女人们也不管只要他们不醉倒睡着, 睡着了公公会收拾他们。

爷爷坐在堂屋正中间烤火,他老人家1903年生, 按说过了12点虚岁要算74岁了。在这个年代70多岁算高龄, 农村很多老人熬不过70岁, 年轻时做活伤了身子年纪大了病痛多, 特别是冬天和夏天年纪大了一身病很难熬得去。

爷爷身体也不好,有类风湿关节炎怕冷冬天离不开火炉。大伯是生产队长,经常去集镇和公社,看到有火炉专门买回来给爷爷烤火。

还没到十二点天空飘起了雪花, 喝了酒满脸通红的大伯激动的站起来要出去接雪花,接了雪花还对着在手里的雪花傻笑, 大婶过去推了他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