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将血 > 分节阅读 497

分节阅读 497(2 / 2)

怨恨吗大可不必,世间之事本就如此”恩情少,仇怨多,上位者更是如此,所以恩怨分明的多是江湖游侠,皇帝或者领兵大将若是讲这个,想到这儿,赵石嘴角微翘”那可真是一场灾难

前面的景帝陛下悄然止住脚步,挥手间,几个执着灯笼的小太监纷纷退去,赵石也默默停住,黑暗当中,君臣默默相对。

赵石微微躬身,谨慎道:“狸下”微臣入宫,惊扰了陛下”还请狸下恕罪”

黑暗之中传来景帝温和的声音,“你回京也有些时日了,朕一直未曾宣你入宫,也未下任何旨意”你是如何想的,跟朕说说。”

赵石沉y片刻,缓缓回道:“陛下乃一国之君,臣怎么想无足轻重微臣只是忐忑,陛下作如何想

“哦”看不清景帝脸sè”但那瞬间的静默还是让无形的威压漫布开来,就好像一张大网,在黑暗中悄悄张开”不但网住了这一角的暗夜,更网住了人心。

景帝再开口时,声音却温和依旧,“你履任艰难,挽狂澜于即倒,以孤军入蜀,百战百胜,大秦遂有蜀中,你功奠大焉,如今朕急宣你回京,又不闻不问多时,你心中可有怨言,怨朕有功不赏,不能容人”对你起了忌惮之心,今日只你我君臣二人,朕想听实话,真话,想说什么就说说什么”朕不怪罪就是。”

黑暗中,赵石露出些许笑意,信你才有鬼了,但又有点犹豫,是不是该立马跪下,毕示惶恐,思付再三,去了那些不必要的顾忌,才开。道:“不敢欺瞒狸下,臣确是有话要说。”,“朕与你相识数年,依为腹心,然自朕登基以来,畏之者多,敬之者多”怨之者亦多,但却再无一人敢于朕面前讲些真话”实话了”景王府旧人”有才干且能替朕分忧者,唯你与子平二人,子平其人多诚”刚直敢言”却非社稷之才

说到这里,景帝轻笑了一声,有些缅怀的接着道:“当初巩义县相识”朕也未曾料到,竟是在草莽之间,捡了一颗明珠回来,少年英才,就这么到了朕的身边君臣际遇如此,就算旁人的真话朕听不得,你的话朕却总要听一听的”你但说无妨”无需顾忌太多。”

他越是说的宽厚,赵石这里却越是谨慎,他本人就是个翻脸无情的主儿,以己度人”哪里会被些许赞许i惑

“陛下之恩,臣不敢或忘”陛下如今也应察觉,当初臣所上平蜀诸策”多数皆为虚妄之言,臣这里向陛下请罪了。”

黑暗之中,景帝错愕了一下,接着便是摇头失笑,这第一句真话到是有些出乎意料之外”不过如今细想一下”当初让众臣乃至于自己都视为良策奇谋的平蜀七策确是纸上谈兵,到了真正关头,最终还是一仗一仗打下来的。

景帝心头有些疑惑”不知此时赵石说这么一句,为的是什么,“那平蜀七策多为良谋,看得出来”你也费了不少心力”不然满朝文武也不会哑口无言,朕也不会拔你为将这算不得什么罪过”旁人也无话可说,无妨。”,“臣只是想说,当初事急,臣当仁不让”一心只想总领兵权,入蜀征战”这才使人上了这平蜀七策,其中几条,看似奇谋,其实用起来,也无多大用处,不过是凑数罢了,最终依仗的,还是众将奋勇”士卒精锐罢了。

不过说到底,若非陛下英明神武,气魄恢弘,又有谁敢用微臣统兵微臣每一思及于此,皆感陛下天高地厚之恩,所以,金州破贼,微臣心存誓死之心,剑门关中,九死一生,依旧率兵南下,拳拳之心,无非yu报皇恩于万一尔”

月光树影,宫墙掩映之间”赵石字斟字酌的侃侃而谈,貌似诚恳无比,心中却已转过千百个念头”九真一假,也终是打动了景帝,黑暗中传来一声喟叹,“你的忠心”朕向来是知道的”

黑暗之中,他却看不清那一直躬身垂头的少年,一双眸子已经亮的有些悚人,幽光流转,深沉而不可则度。

“臣出此言,并非向陛下表功,只是臣自觉私心公义都还说的过去,不过是破了些àn匪,连开疆拓土说起来都有些勉强,所以也无功高不赏之忧,臣自忖问心无愧”回京之后,静等狸下宣召就是,哪里会有什么怨言

微臣也细细思量过的,之所以迟迟未曾有诏旨下来,缘由无非就那么几个,一个是蜀中初定,诸事繁杂,陛下与朝中诸公忙于政务”还顾不上罢了,二来呢,臣也知道,这次立下的功劳不大不小,赏罚之事委实难决,就连臣自己都觉着如今有些尴尬”赏若太厚,臣承受不起,但赏的太轻这颜面上又有些放不下来

他有意的越说越是轻松,这样的心理技巧,他还是驾轻就熟的”由浅入深,再由深转浅,往往不知不觉间便能让人放松心理防线,心理催眠的分支,在后世是很浅显的谈话技巧”当然,对于一国之主管不管用”却也试过才知道。

“你呀”两个字,带着些许的无奈,又夹杂着些埋怨的意味,如同长辈面对顽劣的子侄。

赵石心中大松,却是适时跪倒在地,“臣胡àn揣测,还请陛下恕罪。”

“到也不算无的放矢起来吧,跟朕说说,你和临江伯李任权是怎么回事”,一边说着,景帝向远处挥了挥手,几个提灯引路的太监宫女赶紧小跑过来”重又将黑暗照亮。

随后一行人便又缓缓向乾元殿方向行去。

随着景帝悠闲的脚步,赵石落后半步,“不敢欺瞒陛下,臣与临江伯确无私怨,陛下可还记得当年臣与陛下初遇之时,臣就曾提到过,大将专权,不硕大局,常以私心而坏国事的话”

光亮摇曳之间”景帝微微点头,眼神却没有多少焦点,“一晃数载,往事历历在目,仿若昨日”那时嗯,好像你确提到过些这话

“当初大军屯于平凉,庆阳事急,直到西贼退兵”却无一兵一卒应援而来”其中大将军折木河首鼠两端于上,军中大将因私怨bi迫手下,却无一人秉持忠心大义,出兵庆阳,政事上臣不懂什么,但于领兵上,臣却略知一二”军中众将如此,无非各有荫护,肆无忌惮,胆大妄为而已。”

“军中多有将门把持兵权”父死子继,兄去弟承,以至派系林立,纷争不休”将私于兵,兵私于将,大将领兵出征,却又能有几分心神用在战事上面”,“臣领兵随军东征,军中就有东军”西军之分,大军在外多上一日,隔阂便深于一日,主帅一有偏袒,立即军心震动,叫人难以心服”还好,时日不多,不然仇怨立生”到时也不知有几人能归于关内。”,

“臣领兵入蜀,又有羽林军”禁军,镇军,团练之别,还好兵不过数万,臣斩了几个立威,又有大敌当前,才未生出事端临江伯李任权此人,臣本是有些佩服的,也不yu多生事端,然臣遣人约其共解成都之围,却搪塞以对,若所言属实也就罢了,但臣事后详查”却多属子虚乌有,yu要火中取栗,坐山观虎,借机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