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将血 > 分节阅读 865

分节阅读 865(2 / 2)

想想从昨天见到大将军,再到晚上的宴饮,大将军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从心里过上几遍,他这里越想越是心凉。

大将军的冷淡,几乎是摆在明面上的,这对于他来说,之后可能要承受的,也许就是灭顶之灾。

他出神的望着微亮的窗棂大半天,才缓过神儿来。

宦海沉浮多年,他知道,要么随波逐流,一切任他去吧,什么雄心壮志,什么光宗耀祖,到了这一步,听天由命便是。

要么趁着大将军途经河中的机会,他这里到还有个算不得机会的机会,改换门庭,乃官场之大忌,而且以大将军如今之权势,能不能靠上去,又在两可之间。

段德微微咬牙,摆手嘶哑着嗓子道:“准备纸墨”

一个早晨过去,段德亲手将一封信笺交在了堂弟手中,叮嘱道:“今晚,找个没人认识的可靠人,将这封信递到处置使府,一定要当面见到大将军,将大将军的原话带回来”

晚间,杜山虎陪着赵石用过晚饭,又小酌了几杯,便即告辞离去,两人没有再次深谈,但赵石也不急。

就像杜山虎了解他一样,他一样很了解这位多年旧部,比起张峰聚来,杜山虎显然要稳重的多,张峰聚善攻,杜山虎善守,两人在战阵之上表现出来的,正是他们心xg的不同。

如果是张峰聚,对着他这个大哥,一定藏不住话,但杜山虎,却一定会深思熟虑之后,才会再次相谈,不过论起真正的胆量来,从一介兵卒,一路攀爬上来的杜山虎,绝对称得上是胆大包天。

当初长安之乱前,赵石还在犹豫,准备着退路的时候,在河中与杜山虎一番倾谈,此人话语之间,就已经隐隐露出了狰狞之意,也正是那一次,让赵石对于这个时代的兵将们的心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所谓忠义,在自身团体的利益面前,显得是那么的无足轻重,这才是军中将领们的真实写照。

他们也许会想沙场扬名,报效君恩,也许会想留名青史,为后世所记,也许会想驱除外敌,还百姓个朗朗乾坤,但最终,其实他们想要的只有一个,荣华富贵,封妻荫子而已

在他们心目当中,所谓大义,远不如观情识势来的重要,所谓忠心,也远不及握紧手中兵权来的要紧。

如今的杜山虎,代表的可不是他一个人了,想想,连河洛张大将军都会私下传书予他,便可以想见,长安之乱后,他这一派的将领的地位的提升。

而杜山虎,现在代表的是河中镇军,再非是于他账前听令的忠心部将了,他的一句话,就等于是军令。

他要考量的事情会很多,怎样安抚部下,怎样婉转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不失了自己颜面,等等等等。

这不怪任何人,也不能说两人的交情不够,更不能怪杜山虎忘恩负义什么的,只是情势使然而已,到了这个地位,自然而然便是如此,就像赵石在军中威望ri盛,便敢与景帝当面翻脸是一个道理。

军中将领,他们的所思所想,大抵相同,自古皆然,心思单纯之人,又怎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军中大将

想明白这些,赵石自然不急,他也笃定的很,如今的他,说话的分量只有比以前更重,没有更轻的道理,他的意愿,在河中这里没有人敢于违抗

求月票,天气太热了,码字的时候,汗流浃背,明年夏天,一定得安空调了,现在的夏天,真不是人过的,这还是北方,想想南方,阿草不寒而栗啊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私军

“段文芳晚节不保”

赵石看着手里的书信,口中喃喃,不过也没有多少意外的意思。客レ

旁边的种七娘凑过来,瞧了一会儿,撇了撇小嘴,“官场中人,像家父那样的能有几个多是见风使舵之徒罢了不过,这段文芳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与其旁人胡乱插手,不如留着他,他一个无根无基之人,以后也翻不起多大的风浪”

一边说着,一边推了推也凑过来的达达儿真的脑袋,“你个蒙古人,又瞧不明白,看不懂的,去去,一边玩儿去。”

赵石合上书信,沉吟了片刻,“这人到是打的好算盘,时机把握的也是不错,只是当年他在兵部侍郎的位子上,可没少难为了人”

听他这么一说,种七娘就笑,“夫君何时也开始记仇了官场中事还不就是这样,得势之时众人皆来攀附,一旦便是树倒猢狲散,落得个凄凉无比夫君若还挂怀于往事,换了他就是了,回到京师,这样的事情还要多呢。”

赵石笑了笑,心想,我要说的可不是这个,此人乃李承乾一党,李承乾还在兵部尚书的位子上呆着,谁知道两人还有没有牵连,一封书信哪里能取信于人

官场之上,你来我往,凶险莫测。多多提防总是没错不过此人这个时候写了一封这样的信递过来。一地宣慰使。走到这个地步,也算是个奇葩,这是朝中有人挤兑,还是真没路可走了

不过,不管他怎么想,段文芳此人对于他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也就不用再计较什么真情假意。

种七娘说的其实不错。官场之中,趋炎附势者多,不多段文芳一个。

京中大阀,没了一个王家,还有其他人,如今大秦疆域越来越是宽广,这些人的目光逡巡之间,你争我夺的事情断不会少了。

估摸着回到长安之后,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情形了。

他这里没多少心思搀和其中,一来太过麻烦。二来,对于现在的他来说。一举一动,都分外的引人注目,虽说不用再想景帝时候那般谨小慎微,但太过张扬跋扈,总归是不妥

对于地方官吏任免,他是不打算插手什么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河中,河东这里,若是有人想乱来,也是不成。

朝中那些人想分蛋糕,在他这里行不通,有些话不能明面上说,总需给那些贪婪的门阀世家一个暗示才成,段文芳赶上的,其实正是这么一个时机。

将传信之人叫进来,略略说了两句,打发了人离去。

实际上,依照段德书信上所说的意思,河中文武不算和睦,却能让朝廷放心,这里面隐含的意味,是个人心里都清楚,种七娘也正是明白了这一层,才说信上所言有些道理。

什么道理,不过是制衡之道罢了。

若是一地文武,和和睦睦,共荣共辱,才真正让朝廷担心,像河中这里的表相,就很不错,才算符合朝廷的利益。

所以,段德才会私下里派人送信过来,这投靠,也是有着诸多的学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