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公府的主人身上散发出来的危险气息,好像都能从书房中溢出来一般了。
这个时候,晋国公府的女主人们也被惊动了起来,但即便是李金花,也不敢再招惹这个时候的丈夫,只是进了书房,将赵君玉给悄悄弄了出来,让大夫给他敷药治伤。
直到老夫人来到这里,拽着孙子掉了一阵泪珠子,这才进到书房之中,埋怨起了儿子
赵石的怒火,也从来不会发泄到自家老娘身上,说一千道一万,母亲这个词儿在他心目中的份量,足以压过一切其他什么东西。
一种偏执的情绪,是他的过往以及传统教育形成的综合体。
不久,赵石便扶着老太太出了书房,并让妻妾们陪着老娘回去,还顺口安慰了儿子几句。
等到女人们回去,孝子,严父这样的姿态,便猛然从他身上褪去,脸上阴沉似水,阴郁的目光中跳动着火焰,就像一头在草原上四处逡巡的孤狼一般。
这事儿其实很
赵君玉受邀参加了一次文会,本来,最近风声不妙,他又是新婚燕尔,所以赵君玉并不想出府四处走动,但架不住几位同窗好友调侃劝说,这才随同几位好友一起,参加了这次文会。
文人之间,诗书唱答乃是平平常常的事情,赵君玉又自小师承于陈常寿,言辞便给,博闻强记,见多识广形成的雍容华贵之态,如非出身大族,旁人又哪里能够与他相比。
所以,赵石不知道的是,自己的长子在长安文人士子中间,已然有着不小的名气了,其实也只等着下科取中,便能晋身宦途了,只是因其庶出的身份,旁人不好在赵石面前大肆夸奖而已,不然的话,赵君玉的文名早应该传到他的耳朵里才对。
而岔子就出在这次文会。
不管赵君玉自己愿不愿意,因赵石屡受行刺,所以晋国公府亲眷出门,身边都有着护卫,作为晋国公府长子,则更是如此,只要出了府门,身边都会跟着三四个随从。
反而不像其他士子般,身边一般都只跟着两个奴仆,或者自家书童什么的,只他身边随着几个粗豪的壮汉,一副豪奴随身的架势。
而晋国公府长子参加的文会,其他人的身份也可想而知,也都有着这样那样的身份,没有一个白丁就是了。
赵君玉确实是随了他的老师,偏于安静自守,每次文会,都不会说太多的话,仪态从容之间,带着几分凛然不可轻犯之意,加上他的身份,所以也少有脑子不够数的人找他的
但这一次,显然不同于以往,文会上的人,有一些他并不相识,但言谈之间,对他是毫不客气,隐隐间便有着敌意。
2k党没人权,大家将就吧,阿草每次回家,都是这样一个状态,见谅见谅。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缘由
赵君玉在自己老师那里学的最多的东西不是四书五经,而是正经的权术,那可以说是陈氏一族家传的本事,也就是揣摩人心,观人行止
此时一见情势不对,立即便起了疑虑。
但再要想走,可就不那么容易了,不过,那几位鼻子不是鼻子,眉毛不是眉毛的士子的身份,他到也打问了个清楚。
正是国武监被退监的生员。
到了这个时候,赵君玉已然明白,此次文会很可能是个圈套。
如今京师风波动荡,朝臣争执不休,即便是他的父亲,还都要三思而行,唯恐稍有不慎,便陷入永无休止的朝争之中。
在这样一个时节,作为晋国公府长子,他是万万不敢多事的。
这就是世家子们立足的根本,不会像寒门子一般,懵懂之间,一头就扎进漩涡之中,他们的消息更加灵通,对于政治局面也更加。
对于几个劝他来此的同窗好友,赵君玉也已有了戒心。
不过话说回来了,他这个时候,也没当有多大的事情,文人相争,徒逞口舌之利而已,少有当场闹的不可开交的时候。
所谓君子绝交,不出恶语嘛。
所以,赵君玉这里立马打起了退堂鼓,想要离开这是非之地,难道还真有人敢拉着不让他走不成
但人家手段尽出,又如何容他从容离去
他这里刚露出离去之意,那边几个人的刻薄言语便来了。文人说话。骂人不带脏字的本事。旁人是学不来的。
总之,一旦辱及晋国公府的话语落在赵君玉耳朵里,还算能够忍受的话,那么其中一人,说出的带着虎父犬子含义的话语,就正正戳中了赵君玉的软肋。
身为大将军赵石的长子,从出生开始,也就会感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这个也就不多做赘述了。
而大将军赵石南征北战,声名赫赫,儿子却是正经的文人,他当初年纪小的时候还不怎的,但随着年纪渐长,对于不能子承父业的遗憾,也无时无刻不在他心头萦绕。
虽说,他自己也有着自己的道理,想要超过父亲的功勋声望,从军一途是没有任何可能了。所以,在文事上有所建树。不定便能另有一番局面,这就是他最隐秘的心思,除了他的老师以及母亲,其他人都不容触碰。
每个人都有忌讳,那人的话语,也正碰到了他最难以忍受的地方。
争吵便由此而起,赵君玉口舌之便给,也不让于人,当场就落了口出不逊之人的脸面。
面红耳赤的几个人,和不明真相的围观众,加上别有用心之人的鼓动,争吵最终演变成了拉扯,最后便是拳脚相加。
赵君玉虽然自小习文,但出身晋国公府,又是大将军赵石的儿子,身量上已经高高大大,比不上自己父亲的雄壮,但总归不是那些文弱之人可比。
但他的对手,却也不含糊,都曾在国武监进学,你来我往几下子,赵君玉便吃了点小亏,他的对手也没占到多大的便宜。
这个时候,其实已经算是斯文扫地了,不明真相的人在不住相劝,拉住动手的几个人,若是这般,也没多大的事情,最多也就是文人无形,互欧了几下,闹不到长安府衙去。
但既然已经出现了机会,有人自然不会。
于是,也不知是谁,立马知会了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