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9(2 / 2)

陈一凡只得尴尬的陪笑,听着张令唠唠叨叨的说着。

说到两个亲手送上沙场,却沒能回來的孩子,说到这些年做过的一些违心的事情,一直说到精神不济,斜斜的拥着厚厚的棉被昏昏的睡去。

陈一凡唤來青竹,吩咐他好生照顾,然后遣走身旁的亲兵,独自一人在宵禁的城内漫无目的的走着。

张令说了这么多话,提到这么多事,却一句都沒有问现在的战局如何,以后的决策如何。

这些事情被他完全丢下了,在他脑中,什么国家大业,什么拨乱反正,什么功名利禄都已经沒有丝毫份量,比起他回到故里的想法來实在不值一提。

陈一凡还年轻,一腔热血想要抛洒,为这个,为那个,可以为很多事情。

也许张令当年也曾这样的想过吧。

可是当年那么努力那么拼命争取的东西,怎么会突然变得沒有了一点的价值呢。

如今的张令最想要的是儿孙围绕身旁,闲來看看夕阳。

这种生活状态不是每个人原本就具备的吗。最基础的,最起码的呀。

儿子死了,到头來孤零零的一人时,想要看看儿孙都不可得;

那么几十年的打拼却换不回原本就有的东西,这样的努力到底为了什么。又有什么价值呢。

第289章计策制定

天色渐渐亮了起來,虽然依旧灰蒙蒙的有些阴,但在川中來说,这还算是个好天气,至少沒有下雨。

陈一凡疲惫的走回大帐,昨夜整个习水城也许只有张令酣然入睡,其他人几乎彻夜未眠;李鼎正在大帐中等待,看到陈一凡走进來起身道:“大人,徐副将和王军团长都回來了。”

陈一凡默默的点了点头,李鼎继续道:“伏击的效果不好,仅仅杀伤了叛军一千余人,徐副将在敌人的防备下沒有取得什么战果。”

“对了大人,任武回來了。”李鼎突然说道;

陈一凡猛的抬头急切的问道:“什么时候回來的,队伍受损严重吗,”

李鼎摇摇头:“这次出动牺牲了不足五十人,但行程太长,战士们都很疲惫,所以属下安排他们去休息了,稍后再來见大人。”

陈一凡深深的舒了一口气,之前的担心终于烟消云散了;杨氏城外斩杀星级士卒的时候,陈一凡一直在担心星级士卒出现大伤亡,甚至怀疑任武是不是也出了事情。

际遇先生走了进來,身后跟随着徐副将,陈一凡起身相迎;

徐副将首先开口道:“将军,总兵大人身体有恙,不能再费神操劳;但如今我等人马都已开拔到此,卑职今日前來想要将军拿个主意,是进是退,总要拿出个方略來才好。”

际遇先生在一旁接口道:“刚才徐副将前來问我下一步的打算;在下便带他前來,一起商议个章程出來。”

陈一凡点点头:“如今各方人马均已经汇集到此,断沒有半途而废的道理。不过总兵大人现在又无法统领,倒真是让我有些为难”

徐副将道:“将军的意思,卑职明白,兵有百万,主事一人。卑职刚才去见总兵大人,总兵大人让卑职前來将军处听命;”

陈一凡明白,如今若论官职是他最大,兵力也是最强;由他统领整个平叛大军倒也是理所应当。

在此情形之下,也不便谦让,便道:“既然总兵大人有伤在身,我便暂时代领统帅之职,等到总兵大人康复之后再交回大人。”

李鼎和际遇先生都在点头,陈一凡接着说:“徐副将也是相熟之人,性情在下也知道一些,都是铁铮铮的汉子;下一步让我们汇成一股劲还播州一个朗朗晴空。”

徐副将拍着胸口表示绝无二话,然后又问陈一凡下一步的打算。

李鼎接过话头來说道:“如今的打算便是联络各方,围拢海龙堡;尽力剿杀,争取早日破敌。我方有火炮之利,对于城防建筑倒也无惧,只需小心杨氏暗地弄些什么手段就好。”

际遇先生道:“杨氏如今的人马还有七八万人上下,海龙堡的防御需要人马不过三四万就已经足够;还剩下三四万人根本不需要留在海龙堡防御。我们最难以预料的就是这一支人马的行踪,若是有可能遇到不确定的袭击,也只能是这支人马所为。”

李鼎道:“任武前些天一直跟随这支人马,却很难抓到机会对他们发动有效的攻击;这次攻城就可以看出,这支队伍的统帅就是杨应龙。”

陈一凡嗯了一声:“这杨应龙大小战斗参加过不少,倒是一名很有经验的指挥人才,况且又是在他十分熟悉的地盘上,想要拿住他是很不容易。”

徐副将道:“海龙堡是他的老营,不管他有多强,只要我们攻下海龙堡,他就成了无根的浮萍,还能飘到那里去,”

际遇先生道:“这话不假,杨氏几代修筑海龙堡,绝不可能轻易放弃,只要我们开始攻打海龙堡,杨应龙的这支队伍就会露面,虽然现在很难将他一举消灭,但只要计划周密一些,也可以给他沉重打击。”

听到此时,陈一凡突然在脑海中冒出一个词:围城打援。这是解放战争的时候,解放军经常使用的一招,非常有效的消灭了很多国民党队伍。

既然海龙堡是杨氏必救之地,那么就布下口袋等着他來钻好了;几人仔细的商议着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各种细节以及地点等事情。

想要实现这一步,那么朝廷兵马首先就要拿下楼山关,在那里站稳脚跟才有机会实施所制定的计策;习水城毕竟还是距离海龙堡有些远。

占领娄山关的任务交给王汗的士卒,但仅仅他这一路五千人马前去攻取娄山关非常危险,这就需要徐副将带领士卒公开前往桐梓,掩护王汗的士卒暗地翻越大楼山攻取楼山关。

一直议论到陈一凡下线,一个成熟的方案才被定了下來。

时间确定在明日凌晨,原因有很多,其中张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