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13(2 / 2)

即使秦关,也只是内陆的一个小城市,甚至没有满清的驻军,所以天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这个关隘占据。

占据以后,麦轲留下了一个骑兵排,以及所有步兵,守卫这个函谷关。

然后向北进发,都是骑兵。

四千骑马,三千骑牛。

那些青牛也是天生异种,速度竟然丝毫不落后于战马,而且有一个优势,强于战马,就是它们的耐力特强

骑牛的战士还是面朝后,他们也试图变为面朝前,却没有成功,工夫不到,就晕头转向了,只好再调转身体,还是朝后算了。

而那些骑马的战士,着骑牛的面朝后甚为好玩儿,也想尝尝新鲜,结果更糟糕,掉下了马背

最后还是个按自己熟悉的方式来了。

大军一路前行,畅行无阻,很快就到了峡县境内,一条大河拦在了前面

李小龙是第一次到中国的大河;以前他对湄公河非常熟悉,汛期的水流大大增加,也有汹涌的波涛,但是他从来没有到过如此凶恶的河流

只见中间一块巨石流出水面,把河水分成三股,形成三道不同的景观,都是浊流翻滚,巨浪滔天。

一个当地的士兵告诉大家,这三股恶水,被称为三门,分别是人门、神门、鬼门。

每一门都是凶险万分,尤以鬼门为最。

麦轲决定,就在这里渡河,然后跃进中条山

麦轲正在准备渡河,人喊马嘶声传来,另一路大军也到了。

近前一,原来是顾继之率领的工程兵纵队和火烧营到来了。

一问之下,他们也是选定了这条路,要渡过大河,与中条山的天军会合,然后取道王屋山,斜插太行山。

麦轲叫过顾继之,二人站在河岸,一起观瞧河道中排天浊浪。

到这些黄泥颜色的河流,顾继之一声叹息。

他对这条大河所花的工夫,几乎占了他所有调研时间的一半,不但因为这条大可穿越了政治、经济中心,而且因为它带来了无数的灾祸,因此让它由黄变清成为每一个关心者的梦想。

顾继之无疑是这个梦想的最强烈持有者。

麦轲听着顾继之絮絮叨叨,述说他的梦想,它的实现梦想的方法,对相关的问题,也逐渐有了一个轮廓。

治理这条大河,目的是让河水由黄变清,回复它来自源头的清澈。

根据顾继之的介绍,由黄返清,可以有两个途径实现。

一个是,从源头开始,就不给它染黄的机会。

这就是说,凡是和源头之水接触的地段,水流,必须一黄不染,和源头之水一样清洁无污染。

另一个是,把染黄的水,再来一个反转过程,把黄去掉,恢复其本来清澈面目。

这就是说,要把清水和黄土分开,各归各处。

不让清水变黄,可以从两个途径保证。

第一个途径是,河水在河中流淌的时候,一直保持清澈,也就是说,河道中没有为何水变黄的污染源。

这样,进入大河中的水,原来是什么颜色,就一直保持什么颜色,永不变色。

第二个途径是,这条大河一路注入的支流,不会把黄水带入主流。

这是杜绝中途注入的水,把不干净的水,带入这条大河。

麦轲听到顾继之的思路,觉得都是很有效的方法,但是他只考虑另一个方面,而这条大河显然面临各种需求,这些需求,也必然带来相应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不解决,又会影响其它方面的使用和治理,所以必须有一个综合治理方案。

随着两河决战的结束,整个大河的治理必将提上日程,既然近日到了这里,不妨考察一番,弄出一个治理方案出来。

于是,麦轲要求大军就在这里休息,他和顾继之腾空而起。

飞到五百米高空,就到一条黄龙被卡在群山之中,蜿蜒曲折,似乎正在急着逃窜,但是大山就是它的天然敌人,让它不得畅行无阻。

t

第1387章 强推感言

t

t

t

在时间浩荡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个时刻。

这就是20年月29日星期四下午4点,特别值得我记念。

因为这一个刻,拙作将出现在起点主站主页的强推列表上。

之所以值得记念,因为这是我的第一次。

无论什么事情,第一次都是非常重要的。

它代表了生命的一个新的纪元,一个新的开端,一个前所未有的经历。

这个第一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是我自己的经历。

以前无数次别人,每天都有,每周都会强推新。

绝对和自己的亲身经历不同。

对自己经历的强推,感受特别深刻,是因为这个强推代表了无数的期盼、无数的努力、编辑的初步认可和要求、多方面的支持、还有对将来的展望、以及对读者认可的希望。

能够得到这个推荐,我必须说,是一直以来,各位好友支持的结果。

自从来到起点,一直得到这里新结识的朋友鼓励。

这个非常可贵;尤其是遇到低谷的时候,朋友的一个留言,一个评论,一个鼓励,就是我继续写下去的理由。

能够得到这个强推,我特别感谢主编zenk兄。

大概由于写作习惯吧,我习惯于写东西信马由缰,或者没有大纲,或者有了大纲也离题万里。

这本最后的大纲就是zenk兄枪毙了几次,我才硬搞出来的,这个多亏了主编的严格要求。

直到我申请阁推荐成功以后,到页那里去淘宝,才知道原来zenk兄是阁的开山立派祖师,怪不得要求如此严格呢。

如果我早就到那里zenk阁老的严厉点评,或许文字质量会高一些呢。

同时,我要感谢责编水墨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