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习惯使然,肖老在最后的落款上写着“戊戌年三月初六,逸平与老友携爱徒于南河沿东来顺。”这两行字。
今天是2018年的4月21日,2018年按照干支纪年是戊戌年,今天则是阴历的三月初六,至于逸平,则是肖老的字。肖老名振国,字逸平,他的墨宝落款大都是写着“逸平”二字。
听到这位经理的话,郭老笑呵呵的说道:“小赵啊,你真觉得光免单就能拿下老肖这幅墨宝”很显然,这几位老爷子和这位姓赵的经理也是很熟悉。
赵经理嘿嘿笑道:“谁让小子我也非常非常的喜欢肖老的墨宝呢再说了,肖老的墨宝又怎么能用金钱来衡量啊。肖老的墨宝在我等人眼里,那就是无价之宝。”
肖老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草书大家,他的墨宝价格极高,不能说是一字千金吧,但一个字五万块钱是妥妥的,这幅墨宝一共二十个字,放出去一百万有的是人抢着要。
不过这位赵经理的小马屁拍的人挺舒服的,再加上这幅墨宝上确实留有这家饭店的名字,肖老虽然有点这不得这幅字,但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这位赵经理的请求。
其实像他们这种书画大家,经常性的在兴致高昂的时候留下墨宝。不光是肖老,古往今来的书法大家都是这个揍性的
再次坐下之后,蔡易笑着对肖老说道:“我说老肖啊,你这次可是亏了啊,你这幅墨宝可以算得上极品了,要是放上几年上拍,三五百万没问题的。”
肖老摆了摆手说道:“没关系,今儿个心情好,主要是这酒好,兴致来了写了这么一幅字,我自己感觉似乎也有了一些突破。”说着,肖老扭头冲着杨靖说道:“这种酒你那儿有不少吧回头给老师再孝敬一坛子,我送你一幅字”
郭老哈哈大笑着指着肖老说道:“你这个老家伙啊,这算盘打得可倒是精。人家小靖这酒虽然是一坛子二十万买来的,可咱们谁不知道啊,这酒要真是拿出去上拍,价格可不比你的字低”
肖老也不以为忤,笑道:“谁让我喝了这酒就能找到感觉呢。”
杨靖说道:“肖老,这个您放心吧,我车上的后备箱中还放着不少这种酒呢。小子我知道几位老师都喜欢喝两口,所以这次小子给四位老师拿来了八坛酒,一位老师两坛,就算是弟子孝敬您们的。”
几个老师脸色都是微微一变,但都没说什么。杨靖连“弟子”这个词都说出来了,他们就算是不想要也不能拒绝。
在这个圈子里,弟子孝敬师父,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哪怕这酒真实价格一坛子能够过百万甚至上拍可能拍出几百万的价格,他们也不能拒绝弟子的孝敬。
刘老笑着说道:“嗯,小靖的这份孝心我们几个老头子就收下了。老头子我这辈子就没有收到过亲传弟子的孝敬,临老了,终于有弟子孝敬,我这老头子完全知足喽”
几个人都笑了起来。
酒确实是好酒,但几位老爷子都很好的控制住了没有多喝,一个人最多喝了也就是二两酒。
他们都是酒精沙场的老手了,当然清楚这种老酒虽然好喝,可绝对不能贪杯。这种酒品品味儿就足够了,要是多喝点,一准儿被放倒。
以他们的身份,平时肯定少不了接触二三十年的老酒,他们当然懂得这方面的常识。尤其是在对付这种窖藏了六十六年的老酒时,他们更能控制住自己的酒量了。
一顿饭下来自然是喝的恰到好处。
回到博物院,杨靖从后备箱中拿出了八坛老酒送给了四位老爷子,把这四位老爷子都乐得不轻。
他们再是大家,这种罕见的老酒也是搞不到手的。
杨靖又陪着几位老爷子说了一会儿话,主要是几位老爷子给杨靖说了一下一个星期之后即将举办的拜师仪式的一些流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s:有点急事需要出去办理,这章字数少了点
第三六六章 亲传弟子
华夏的汉字源远流长,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汉字是出现于距今7700多年前。这种情况,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哪个文化能够比得上华夏文明的传承,尤其是华夏文明的传承一直没有出现过断代,这其中,汉字的功劳无法磨灭。
而在汉字中,有一个字不仅出现的时间极早,而且这个汉字所代表的意义,在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传承中也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这个汉字,就是“师”。
汉语字典上对于“师”字的第一条解释,就是“教育人的人。”
而“师”这个名称,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在甲骨文之中,就有“文师”这个称号。西汉的董仲舒用了“师”一词,司马迁用了“师表”一词,他们都着重在师的表率作用这点上。
在秦汉时期,“师傅”这一词同样出现,只不过当时这个词专指帝王之师,所谓“身为师傅,贵极人臣”,在那个时代,“师傅”的用法具有一定排他性。
但到了唐代,“师傅”这个词渐渐演变成为了“师父”,二者之间的含义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但“师父”这个词在感情色彩上要更强烈一些。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足以证明“师父”这个词代表的含义。
到了明清时期,“师父”这一词所代表的的含义越发的重要,那时师父收了弟子,弟子往往都会住在师父家里,师父出钱出粮精心培养弟子,把弟子当成家人。而弟子,则像对待亲生老子一样对待师父,师父归西的时候,弟子也要和师父的亲子一样披麻戴孝
“师父”和“弟子”虽然是两个相对的词语,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却和“父”与“子”的关系一样亲密。
到了现代,随着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很多行业对于师父弟子什么的都不看重了,表面上来看这是一种思想的进步,但实际上却是丢失了华夏文明中一种极为重要的传承
不过幸运的是,即便是到了现代,也有很多行业中依旧保持着这种古老的传统,老师辛辛苦苦寻觅亲传弟子,然后倾尽一生教导弟子、培养弟子,让弟子可以传承到师父的一身绝活,从而保证让这一脉的传承延续下去。
而这种弟子,在圈子中通常都被称为“亲传弟子”,以与其他普通弟子区分开来。
亲传弟子和普通弟子有着极大的区别,就好像孔夫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一样,实际上那七十二名贤者,就是孔夫子的亲传弟子,至于那三千弟子,就是普通的弟子了。
在古玩行,其实就一直坚持着这种古老的传承,尤其是越顶级的大师级人物,就越注重这个传承。
这也是为什么在春节的时候,蔡易他们四个为了争杨靖这个亲传弟子,都不顾杨老在场直接就吵了起来。
对于这些顶级的大家而言,一个好的亲传弟子就和亲生儿子一样,无比重要。当然,这些顶级的大师不缺钱不缺物的,他们的生活可谓衣食无忧。但他们缺的是能把自己一身本领传承下去,保证自己这一身的本领不至于断绝的弟子。
对于这些大师而言,自己这一身本领如果要是没有人继承而导致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