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6章(2 / 2)

既然现在执委会已经打算要扶持西线发展,钱天敦自然是趁热打铁把这方面的需求都提出来,能拿到多少算多少。

石迪文道:“造船厂的需求,执委会已经考虑到了,这次随行人员中也有相关的专家,会派驻普吉岛一段时间,协助你们完善船厂的建设工作。各类船只的图纸资料,我也给你们带过来了。”

这次执委会有关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决议可不是空口说白话,甚至已经将造船定位为印度洋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目前正处于建设阶段的普吉岛船厂,自然也就成为了重点扶持的对象。

不过石迪文不打算将相关决议立刻告知钱天敦,因为他也不确定钱天敦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会不会开口提出更多的要求。稳妥起见,石迪文决定还是按照执委会的安排一步一步来,暂时不向钱天敦直接交底。

即便如此,石迪文的回应也足以让钱天敦安心不少了。只要普吉岛船厂具备了自行建造货船和中小型战船的能力,那么特战师的扩张行动也将大大加速,对国内的依赖程度也会大为降低。

“普吉岛目前的状况,让我不禁想到了当年我们刚刚攻克舟山岛的时候,岛上也是百废待兴,一切都有待于通过大规模的基建去改变。我想五年十年之后,这里应该也会和舟山一样,成为这个地区的核心海港城市!”

听到石迪文说出对普吉岛未来前景的展望,钱天敦也情不自禁地应道:“我倒是希望这里的建设进程能再快些,因为我真的担心,自己还能不能再干个五年十年!”

石迪文望向他笑道:“怎么?还不放心交班给年轻人?”

钱天敦道:“那只是其一,年轻人将来必定会比我们这一代走得更远。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希望能够亲手实现自己制定的目标。”

石迪文默默点头,表示对此理解。他在东海经营多年,一手缔造了如今东海大区的累累硕果,又何尝不是有着类似的想法。

不过相较于依托东亚大陆的东海大区,钱天敦和特战师所在的印度洋地区显然条件更为艰苦,光是这人口一项,就大大拖慢了各个殖民点的建设速度。

石迪文建议钱天敦适当放低引入移民的要求,考虑从周边地区就近引入人口,以快速充实本地建设所需的大量劳动力。

“实际上我们已经在这么做了。”钱天敦苦笑着应道:“岛上有一部分劳工是我们从暹罗雇来的,目前规模大概有三千人左右。这些人里边表现较好的,或是通晓汉语的,我们也会择优留下来,安排他们入籍。”

暹罗国其实也有着相当多的汉人后裔,这些人对海汉的认同度相对较高,也是特战师目前从暹罗引入劳工的主力。

在钱天敦看来,这些暹罗汉裔虽然不如国内送来的汉人移民的血统纯正,但中南半岛的族裔基因也比印度半岛强出太多,用其从事纯体力劳作还是堪用的,多少能缓解本地的用工需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