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科技狂人 > 第0235章 玉女一去不复返

第0235章 玉女一去不复返(1 / 2)

“是又怎么样,用你管。”林清瑕冷淡地哼了一声。

“管你,就是关心你嘛。”唐焕不以为忤地将手搭在了林清瑕的肩膀上。

“你能让我一个人呆在这里么”看着唐焕的手,林清瑕的语气松动了几分。

“你说呢。”唐焕温和地笑着。

那个心魔仍然存在的林清瑕,固执地问了一句,“在你心里,我是不是徒有一副还算看得过去的躯壳,实际上却幼稚蠢笨得可笑”

“你只是可爱地有点死心眼罢了,让我帮你打通这一关,就不会像琼瑶小说里那样多愁善感、无谓地纠结了。”唐焕坏坏地笑着,眼睛越发地亮了。

今年已经26岁的林清瑕,早已经身心成熟,她心里突然闪过了一个念头,自己不但事业上无法继续文艺片的玉女形象了,就连整个人生也都发生了改变,自此便是一个真正的女人了,此行危险的预感果然得到了验证。

因为玉女一去不复返,与过往告别而产生的空虚和迷茫,林清瑕为自己设置的所有防御,彻底被击得粉碎,脑海里再也容不下其它念头,更别说之前打过的那个电话了。

第二天醒来后,林清瑕不仅思绪复杂,又不自觉地流泪了,她连忙轻轻地转过身去,开始回忆踏入娱乐圈以来这些年的点点滴滴。

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了亲密关系的缘故,林清瑕脑海里印象最深的画面,大部分都是最近一年和唐焕相处的时光,至于那个人,已经变成了一个和初恋相关的简单标签。

突然脸上感觉到一阵湿热,林清瑕睁开眼睛一看,见是笑嘻嘻的唐焕。

“你属小狗的啊。”林清瑕娇嗔着打了一下这个似乎要将一切都纳入掌控当中的自信男人。

“小狗这么善解人意,有没有什么奖励呢。”唐焕打趣了一句。

“给你一根骨头要不要”林清瑕笑着捏住了唐焕的鼻子。

“不要,我想吃馒头。”唐焕伸出了舌头。

“坏蛋。”林清瑕红着脸掐了一下这个既无赖又霸道的男人,呢喃地问了一句,“你老实回答我,去年我们在夏威夷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当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当时我就一个念头,就算拼了命,也要让这个美丽的女子,远离世俗的纷纷扰扰,再也不愁上眉梢。”唐焕卖力地灌着迷魂汤。

这句没多大技术含量的表白,顿时让林清瑕意乱情迷。

“华尔街日报的人,什么时候到”林清瑕温柔地替唐焕扣上衬衫袖口的扣子。

“十点钟。”唐焕长身玉立,在镜子里欣赏着林清瑕忙碌的倩影。

“你自己打领带吧,我不会。”林清瑕摆弄了半天领带,最后放弃,捂着嘴,不好意思地吃吃直笑。

“可以慢慢学的。”唐焕玩味地笑了笑,心里嘀咕,邓俪珺和林凤皎可是都修过这门功课的,你也跑不了。

“我很笨的,学不会。”林清瑕连连摆手。

“那我给你做个榜样吧。”唐焕把林清瑕按坐在梳妆台前,拿起梳子,挽起了林清瑕的头发。

“你行么,最起码要配合我的脸型。”林清瑕的语气里透着明显的不信任。

“放一万个心吧,娃娃脸的,瓜子脸的,鹅蛋脸的,都不在话下。”唐焕自信地哈哈一笑。

“你个大坏蛋。”林清瑕吃味地拽过唐焕的手,咬了一口。

华尔街日报的人到了之后,唐焕微微一愣,以他敏锐的目光,立刻发觉了,对方似乎分成了两派,这是什么情况

做为一位新晋的亿万富豪,唐焕自然没有必要小里小气地藏着掖着,于是,他坦率地说出了心中的疑问。

“唐,你的观察力非常惊人。 bartey,华尔街日报社评版的主编。”

原来,和唐焕约好采访事宜的是华尔街日报的新闻版,其和社评版是两个单独的部门。

但由于短短一天之内,很多人迫不及待地向华尔街日报社评版表达对苹果公司上市所造就的财富神话的看法,而四个亿万富翁当中最惹人注目的又是唐焕,于是社评版便强插了一杠子。为此,新闻版的人还有些不痛快。

“罗伯特巴特利先生,你好,能劳动你的大驾光临,实在让人意外。”唐焕一边和对方握手客套着,一边开始不易察觉地小心谨慎起来。

要知道,罗伯特巴特利这个人非常不简单,他是经济学供给学派诞生的推动者,早在1970年代,便结识了供给学派的开创者robert aexander unde罗伯特亚历山大蒙代尔,后者在原本时空里的1999年,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更被誉为“欧元之父”。

1970年代的罗伯特蒙代尔还是无名小辈,但他有着非同一般的洞察力。在其看来,“惟一的经济就是世界经济”,当美国对其他国家实施经济制裁或是设置贸易障碍后,最终都会惩罚到自己。

由于凯恩斯主义盛行多年、强调竞争决定一切,罗伯特蒙代尔的思想简直可以说是一种异端,但罗伯特巴特利却积极地接受了它。

现阶段,美国经济的一大问题便是通货膨胀。

主流观点认为,通货膨胀仅仅只是价格上涨,当价格得到调整,通货膨胀就会像噩梦一样消失了。

但罗伯特巴特利和供给学派的那帮经济学家则提出,通货膨胀是由货币供给引起的,这就意味着得通过降低税率、鼓励生产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

在华尔街日报的社评版,罗伯特巴特利频繁地推出了这些理论。

一些评论家和学者接受了该观点,更多的人则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罗伯特巴特利掉进了旧时自由市场理论的陷阱,华尔街日报社论版提出的解决方案不仅危险,而且具有破坏性。

结果罗纳德里根在1981年上台后,制定了以供给学派理论为基础的经济复兴计划,并从1983年开始,美国的经济温和复苏,华尔街日报社评版由此被认为是共和党复兴的功臣。

在唐焕看来,供给学派的那一套,归纳起来大致就是减税、拉动需求、刺激消费。

而里根执政时期,美国的贫富差距在明显拉大,只不过无论是上层,还是底层,都得到了足够闭嘴的利益增长,于是就成了经典案例。

但不要忘了,美国可是超级强国,它可以随便玩,比如通过让日本在广场协议上签字进行日元升值之类的抽血,要真是以为美国靠着单纯的灵丹妙药缓过劲来,那就未免有失偏颇了。

不管怎么样,罗伯特巴特利在华尔街日报的社论版上,宣传供给学派的那些观点,确实被里根采用了,堪称改变了一个时代,让媒体光环更加高大上了。

但另一方面,罗伯特巴特利的笔杆子也极具杀伤力。

1979年,罗伯特巴特利写了标题为查帕奎迪克岛与可信度的社论,对准备参加总统竞选的爱德华肯尼迪的道德观提出了质疑,从而影响了这个来自马萨诸塞州的参议员成为入主白宫的第二个肯尼迪的机会。

1984年,罗伯特巴特利编发社论,指出民主党副党魁杰拉尔丁费拉罗的公司可能与一宗犯罪有联系,传闻华尔街日报新闻版编辑曾拒绝刊登这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