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科技狂人 > 第0619章 IBM的麻烦

第0619章 IBM的麻烦(1 / 2)

方圆电脑公司的太极ii,之所以在性能上领先同期竞争对手克雷公司的cray28那么明显,根本原因在于超级计算机架构设计上的不同。

简单来讲就是,大家对“并行”的理解和实现,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

这一点,在最重要的计算机部件,即cu中央处理器上,体现得更集中一些。

在原本时空个人电脑如同普通家电一样大行其道的时期,微处理器基本上等价于cu。可事实上,cu的发展也分成数个阶段。

1970年代初,三个研发项目几乎千树万树梨花开地一夜成为微处理器产业的先锋,即英特尔的te4004、德州仪器的ts1000、盖瑞特艾雷赛奇工业部的cadc。

由于cadc用于美国海军f14雄猫战斗机的主飞行控制电脑,处于保密状态,因此公众仅知道英特尔和德州仪器的开创先河。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微处理器基本上进入了32位时代,其性能远远不是当初的4位架构能够相提并论的。

不过,在这个it技术大发展的过程里,微处理器之前的cu实现方案分立晶体管与集成电路中央处理器,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比如克雷的超级计算器所使用的cu,便是如此。

代表未来的新时代产品,当然不可能刚刚崭露头角,便秋风扫落叶地淘汰掉成熟的现存产品。分立晶体管与集成电路中央处理器有着自身的优势,比如运行频率可以达到很高早在1970年代中期就能实现80hz;进入1980年代后又突破了100hz;现在则提升至125hz。

通过将几个这样的运算部件并行在一起,形成矢量处理器,可以为超级计算机提供目前来讲极为强大的性能。

克雷公司和方圆电脑公司太极ii进行竞争的cray28,便使用了4个矢量处理器,运算性能之高可想而知,可惜它最终还是落了下风。

超级计算机离不开并行机制,方圆电脑公司太极ii的强大之处,靠的是自己有着独特而先进的并行机制实现方案节点方式。

其通过对称多处理器技术,将四个最高端的risc处理器hoders,以及对应的协处理器、主内存等部件,组成一个独立的运算单元;接着以此为基本单位,用拓扑结构网络连接。

就这样,太极ii用多个节点超过了cray28的矢量处理器。

整个超级计算机是一个综合优化的系统,比如另外一个明显的短板是连接各个部件的通路。

传统的电缆,几米的距离便会导致几十纳秒的延迟,因此厂商们都在布线上精心设计。太极ii在此基础上,还引入了方兴未艾的光纤通信技术。

虽然厂商在产品的具体实现上存在着差异性,但所有超级计算机都是一个能耗大户,就拿太极ii来讲,功率超过了200千瓦,需要配备专门的供电系统和散热系统。

对于世界最强性能计算机宝座的争夺,意味着创造力、组织力、执行力等多项能力的比拼,里面的技术竞争难以道尽。

太极ii的推出,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唐焕的关注点,随之转到了这个平台所使用的操作系统、编译器、应用软件等具体使用环节的开发和优化上。

毕竟,光是他自己的手上,就有大把诸如计算机动画、金融投资模型、癌症和hiv药物分子评估等等的项目,等着太极ii来协助分析。

不过,商海波澜永不停息,醉心于技术的唐焕,很快又被拉回了争斗不休的现实世界。

进入1985年后,ib的高层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交接班。其首席执行官换人了,约翰欧宝也就是表示认识盖茨母亲,信任盖茨,从而推动ibc操作系统交给微软完成的那位,从位置上退了下来,继任者是另一位总裁约翰埃克斯。

虽然高升了,但约翰埃克斯却顾不上高兴,盖因目前ib的经营情况不容乐观。

被方圆电脑公司这个新人超越,抢去了市值第一的宝座,ib即使不免心里泛酸,可还是保持了绅士风度,送上了祝贺。

蓝色巨人毕竟是一家70多年的老牌企业、历史算起来相当于方圆电脑公司的十倍,什么世面没见过,市值第一的宝座早就品尝够了,能经得住时间考验才叫本事

想当初,ib比现在的方圆电脑公司还要风光。360的无比成功,使得蓝色巨人的市值在1967年达到1923亿美元的巅峰,而当时美国全国的gd也就8300亿美元。

ib虽然不会真正在意这些吵吵闹闹的数字攀比游戏,但却必须正视目前包括公司股价在内的诸多数据,所反映出来的自身正在遇到的问题。

进入1980年代后,受到美国司法部反垄断调查阴影的消失,尤其是进入朝气蓬勃的个人电脑领域,成功地推出ibc的利好刺激,ib的市值开始自300多亿美元的区间强势反弹,并一路高歌猛进到500多亿美元,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手里夺回第一的宝座。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ib的麻烦正是来自于个人电脑业务,其不但需要两军对垒、正面迎战方圆个人电脑,还得对付来自ibc兼容机的背刺ibc标准阵营当中,至少有一半的市场份额被ibc兼容机抢走了,而且人家赚的利润和ib这个首创者没有一分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