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一个君主,并不是辛屈整理一堆书籍的目的。
他在做的,其实是为了法统而来。
法统这玩意儿,并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首先它存在的意义,是解决政权与人民的关系。
在生产力不丰的时代,鬼神统治,是最简单的一种手段。
但问题是,鬼神统治,最容易被野心家利用,从而让政权陷入风雨飘摇。
大邑商,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管是九世之乱,还是之后的周祭的推行,乃至最后商纣王都是被鬼神统治给坑了。
连带着西周文王、武王两朝,都是鬼神统治的传承,要一直到周公旦摄政,“德”这个概念正式被推出来,中国人才算是正式一只脚踏出“鬼神统治”的泥潭。
从这之后,中国与鬼神关系,渐渐变成合作者。
要一直到“道德”、“天理”这两个概念正式被确立,也就是到了宋代,中国才算是彻底驾御鬼神引为用。
因此,自宋之后,皇帝不再是天潢贵胄才能担任,也没有了所谓“血统”限制,而是“有德之人”,就能担任。
这样一来,皇权才有了彻底集中的可能。
因此,辛屈现在要做的就是这个过程。
不过他不会立刻将“血统论”抛弃,但他也不会放弃“天命道德”这个概念。
这是打破大邑商巫术枷锁的武器。
或许现在的燕国并不害怕大邑商的巫术统治,但大邑商治下的势力,可不见得不会害怕与臣服。
因此想要跟大邑商争夺中国的控制权,一直都只有两条路。
加入,或者另辟蹊径。
而加入的话,自己的体量比不上大邑商,发展速度也会受到拖累。
实际上,从头到尾,他只有一条路可以选。
所以,辛屈并不吝啬在文化上下功夫,同时效法周公,不断加强“道德”这个概念。
鲜虞小猪那边的爆改,乃至其他地方的文化传播,目的都只有一个。
尽快跟大邑商抢夺思想文化的高地。
传播开“礼法”、“道德”这几个概念,只要让被欺压的诸侯,见识到学习“燕国”就能变强的方案,不用多久,地方就会开始反思。
毕竟中原之地,盆地与平原就这么大,你不变革,别人就会变强,然后将你消灭掉。
春秋无义战,放到现在也是一样的。
尤其是辛屈他还在幕后推动变化。
“商盟”,就是辛屈用来兜底的利器。
用商业,挑动奴隶贸易,只要地方贵族想要奢侈过日子,总会开战的。
战争打到最后,自然就会催生社会变革。
两周八百年,便是从周公伊始,在前人的跟脚上迭代,最终统一了思潮,彻底打造出一统的秦汉两朝。
周公的德,春秋的义,战国的法,秦朝的合,汉武的谶纬,最终一步步推进到“道德”的确立。
辛屈虽然没办法完全复刻,但提前完善一定程度的思想概念,然后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体系,等之后中国改朝换代个几次,世人就会明白这些的用意。
总之,谋天下,就得明牌开打,堂堂正正。
至于这玩意儿是不是会拖累后人
屁话,现在遍地野蛮。
辛屈整理出来的东西,都是经过后世几千年验证的精华,怎么说都是先进的。
不管是废止了大规模人殉,还是发展技术,军功爵,辛屈相信,只要交流够多,有了完整的蛇头与骨架,兼并起来才快。
为什么古代要强调尊卑。
不仅仅是因为方便统治,更是因为这样能快速定位这个国家属于哪个阶级。
只要干掉这个阶级,或者与这个阶级合作,你就能快速夺取政权与完成兼并。
这就是军功爵大规模推行之后,辛屈并不担心他们快速壮大威胁自己的原因。
都是一路货色,辛屈还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
请客、斩首、收下当狗,总有一款适合明确诞生的阶级。
总之呢,辛屈在发力。
结束春耕之后,辛屈在昌平,发起了一场动员。
一场关于接下来三个月的生产大会战。
经历春耕,辛屈总算是将国中的奴隶都安排到位了,现在官府的奴隶,只剩下六千老弱,专门负责全国各地的城市扫洒,其余奴隶都去了该去的地方。
有的在矿山挖煤挖铁,有的在河道清淤筑坝,还有的则是被分下去,交给了伤残退役的老兵家庭。
但饶是这样,这些奴隶的利用率还是不够。
单纯武力压榨,时间久了,最容易引起奴隶的反弹,或者反抗。
因此必须有驱动力,让他们自己鞭策自己,同时分化他们,不让他们产生反抗。
所以生产会战,除了鼓励,更是设置目标,让所有人都把自己的潜力压榨出来。
“接下来,各地官吏与封君,都必须将朝廷布置下来的计划,拆分下去,让你们麾下的人参习与努力。
奴隶督管们也一样,除了必要的鞭挞之外,更重要是要让奴隶们知道,他们之所以会变成奴隶,是因为他们放弃了成为华夏人,甘愿为蛮夷的报应。
他们现在遭受的一切,不过就是赎罪。
孤心善,看不得他们一辈子作为蛮夷,所以要让他们珍惜机会。
你们也是一样,成为华夏人除了血统,更有礼法,乃至道德。
道德,才是最重要的,没有道德的人,总会不尊礼法,不尊礼法就得被惩罚,犯罪之人,也会有沦为隶臣妾的一天。
到时候你们就算有血统优势,也不过是让你们能越过归化人这一道身份钳制。
所以,都要好好干。
只有众志成城,天下才能安宁,国家才能富强,家乡才能康定。
终有一日,你我将临天下,为天下,扫平大邑商这个祸患,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辛屈还是很喜欢演讲的,尤其是看着一群人热切的模样。
至少经过了十几年的熏陶,在场的所有年轻勋爵与少年贵族们,一个两个,都身躯颤抖了起来。
老人们或许有所顾虑,中年们各有神思,但唯独青少年们,他们随着燕国一起壮大,一起征伐,虽然还没跟大邑商直接交手,但燕国这些年的强势与盛大,让他们的心也跟着野了。
正是叛逆的年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