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 第34章 对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的省思

第34章 对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的省思(1 / 2)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在华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孔子的言论恰似璀璨夺目的星辰,穿透历史的重重迷雾,持续照亮着一代又一代国人的思想苍穹。“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这一出自《论语?为政》的箴言,虽仅短短八字,却宛如一座蕴藏无尽智慧的深邃宝库,又似一把能开启古老智慧之门的神秘钥匙,其中所蕴含的哲理深远而悠长,恰似一泓深不见底的清泉,等待着后人凭借不懈的思索与探究,不断地去解读、去领悟,挖掘出其中历久弥新的深刻价值。

溯源正解:“异端” 为何

若要深刻且透彻地理解孔子这句话所蕴含的丰富内涵,首要之举便是精准界定 “异端” 的范畴与指向。在众多传统的经典注疏之中,南宋时期的大儒朱熹在其倾注心血之作《四书章句集注》里明确阐释道:“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杨、墨是也。” 这里所提及的杨朱,秉持着 “为我” 的核心理念,甚至宣扬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将个人的利益与感受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全然不顾及对社会整体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而墨翟则高举 “兼爱” 的大旗,倡导无差别的、一视同仁地去爱世间的一切人,试图打破传统社会中基于血缘亲疏与等级秩序所构建的爱有等差的观念体系。从儒家的正统视角审视,他们的思想主张严重偏离了以 “仁” 为核心、极度注重等级秩序以及亲疏有别的正统儒家理念,故而在当时被理所当然地归为异端之列。

然而,倘若我们将视野进一步拓展,挣脱狭隘的历史局限与传统观念的束缚,便会发现 “异端” 的概念绝非仅仅局限于特定学派的思想范畴。从更为宽泛、宏观的意义层面考量,凡是与特定时期社会主流价值观、正统理念背道而驰,自成一套独特体系,并且极有可能对大众的认知与行为产生误导,从而干扰社会正常运转秩序的观念、学说乃至行为模式,皆可纳入 “异端” 的广阔范畴。回溯古代社会,那些大肆宣扬怪力乱神、以蛊惑人心为手段来达成不可告人隐秘目的的荒诞邪说,无疑是 “异端” 的典型代表。例如,在古代某些特定时期,一些方士凭借着能言善辩的口舌与故弄玄虚的手段,极力鼓吹通过某些荒诞不经、毫无科学依据的法术,能够让人实现长生不老的美梦,甚至可以羽化成仙,超脱尘世的束缚。这些极具蛊惑性的言论,犹如磁石一般吸引了不少心智不够坚定、渴望长生的民众深陷其中。他们不仅为此耗费了大量的钱财与宝贵的精力,更有甚者,因过度痴迷而荒废了正常的生产生活与本职工作,致使个人生活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扰乱了社会的整体秩序,成为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消极因素,这无疑是 “异端” 危害的生动且具体的体现。

思想交锋:排斥抑或包容

在人类思想漫长而曲折的发展演进历程中,对待 “异端” 所秉持的态度始终是一个关乎思想走向与社会发展方向的关键核心问题。回顾历史的沧桑变迁,我们可以清晰地察觉到,在对待 “异端” 的态度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近乎针锋相对的倾向。

其中一种倾向表现为坚决的排斥与抵制,在持有这种态度的群体眼中,“异端” 宛如洪水猛兽,一旦侵入社会的肌体,便会带来灭顶之灾,故而必欲将其彻底铲除,以绝后患。在历史上的一些特定时期,官方往往以自身所尊崇的正统思想作为衡量一切的绝对标准与圭臬,对于任何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思想学说,均采取严厉打压的强硬手段。以中世纪的欧洲为例,彼时教会在社会中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宗教教义被奉为不容置疑的神圣权威。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诸多科学领域的新发现、新理论,仅仅因为与传统宗教教义存在冲突与矛盾,便被教会无情地视为对宗教信仰的亵渎与挑战。哥白尼所提出的日心说,大胆地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观念,将太阳置于宇宙的中心位置,这一具有革命性的科学理论,极大地冲击了教会基于地心说所构建的神学世界观体系。然而,教会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威与传统教义的神圣性,对哥白尼的日心说进行了残酷的打压与迫害。同样,伽利略通过对天体的细致观测与深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日心说的科学性与正确性,但他也因此遭受了教会的审判,被迫放弃自己的学说,甚至被囚禁于家中,失去了人身自由。这种对 “异端” 思想采取的极端排斥态度,犹如沉重的枷锁,严重阻碍了科学与思想的正常进步与发展,使得人类在蒙昧与黑暗中艰难徘徊了漫长的岁月,错失了许多可能推动社会快速进步的宝贵机遇。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包容与接纳的态度。在人类历史上那些文化繁荣昌盛、思想高度活跃的黄金时代,不同学派、不同观点能够在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中相互碰撞、交流与融合,宛如一场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以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为例,这一时期社会处于剧烈的变革转型阶段,政治上的分裂与动荡为思想文化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多学派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他们各执一端,围绕着社会秩序的构建、人性的本质、治国理政的方略等诸多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而深入的辩论与探讨。尽管彼此之间观点各异,争论不断,但在这一过程中,各个学派并非一味地排斥打压对方,而是在相互的交流与碰撞中,不断汲取对方思想中的合理成分,进而对自身的理论体系进行完善与升华。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虽然对杨朱、墨翟的思想观点进行了激烈的批判,甚至言辞犀利地称 “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但这种批判并非毫无理性的恶意攻击,而是在思想的交锋与碰撞中,促使儒家思想更加清晰明确地界定自身的核心价值与理论边界,进一步丰富了儒家思想的内涵与深度。又如在唐朝,这一堪称我国古代文化发展巅峰的伟大时代,统治者以其开阔的胸襟与宏大的气魄,秉持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使得儒、释、道三家得以并行不悖,在社会中和谐共生。佛教所倡导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观念,道家所崇尚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都在与儒家思想的长期交流与互动中,对儒家的修身治国理念产生了深刻而积极的影响。三家思想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共同塑造了大唐辉煌灿烂、多元包容的文化风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人类思想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之作。

社会万象:“异端” 之害与鉴

在社会的广袤舞台上,“异端” 所带来的危害可谓是多方面且触目惊心的,其负面影响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与破坏。

在政治领域,极端的政治理念往往如同脱缰的野马,一旦失控,便会带来难以估量的动荡与灾难。以纳粹主义为例,这一极端邪恶的政治思想体系,公然宣扬种族优越论,将日耳曼民族视为世界上最为优秀、高贵的种族,而将其他民族,尤其是犹太民族,贬低为劣等民族,认为他们的存在是对世界的污染与威胁。基于这种荒谬绝伦的种族主义理论,纳粹德国以极端暴力的手段,在国内推行种族清洗政策,建立了大量的集中营,对犹太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更是将这种极端思想付诸对外侵略扩张的行动,妄图通过武力征服世界,建立所谓的 “日耳曼民族的千年帝国”。这场由纳粹主义引发的战争浩劫,波及全球范围,数千万人在战火中丧生,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片血海与废墟之中。纳粹主义这种 “异端” 政治思想,彻底背离了人类社会所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与和平共处的普世价值原则,其造成的危害之深、影响之广,至今仍深深烙印在人类历史的记忆中,时刻警示着世人要警惕极端政治思想的滋生与蔓延。

在经济生活的范畴内,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常常借助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手段,以新奇诱人、极具蛊惑性的理念为幌子,精心编织骗局,蛊惑广大民众上当受骗。例如,在近年来的经济领域,某些不法分子打着 “虚拟货币” 的旗号,宣称通过投资虚拟货币能够获得超高的回报率,甚至鼓吹虚拟货币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主流货币,取代传统法定货币。他们利用民众对新兴金融概念的好奇与对财富的渴望心理,吸引了大量不明真相的群众纷纷投入自己的积蓄。然而,这些所谓的 “虚拟货币” 项目,大多缺乏真实的经济基础与价值支撑,本质上不过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庞氏骗局。一旦资金链断裂,投资者的辛苦积蓄便会瞬间化为乌有,不仅个人财产遭受重创,倾家荡产,而且这种大规模的金融诈骗事件,往往还会引发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经济不稳定,对正常的金融秩序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与发展。此外,一些以 “高息理财” 为诱饵的非法集资活动,同样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这些非法集资组织通常以远高于市场正常利率的回报承诺为噱头,吸引众多投资者参与其中。但实际上,他们根本不具备相应的投资能力与盈利模式,所筹集的资金大多被用于个人挥霍或填补资金漏洞。随着时间的推移,资金缺口越来越大,最终必然导致资金链断裂,引发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极大的冲击。

从文化角度深入剖析,低俗、暴力、色情等不良文化现象犹如隐藏在文化领域深处的毒瘤,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侵蚀与损害,堪称文化领域的 “异端”。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与范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然而,这一便捷的传播渠道也为这些不良文化的扩散提供了温床。一些网络游戏为了追求感官刺激与商业利益,充斥着大量血腥暴力的场景与情节,玩家在游戏过程中,频繁接触到暴力杀戮的画面与行为模式,久而久之,可能导致其心理产生麻木与扭曲,对暴力行为的接受度逐渐提高,甚至在现实生活中也可能表现出攻击性增强的倾向。部分影视作品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过度渲染低俗情节,传播一些违背公序良俗、道德伦理的观念,长期沉浸于此类文化产品的观众,尤其是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群体,其价值观极易受到扭曲,行为举止也可能出现失范现象。这些不良文化现象的泛滥,严重破坏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态环境,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削弱了社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