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 第34章 对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的省思

第34章 对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的省思(2 / 2)

然而,我们也应认识到,“异端” 并非完全一无是处,毫无价值可言。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客观审视,“异端” 在某种程度上犹如一面镜子,能够清晰地映照出主流思想与社会秩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与潜在问题。例如,在当今社会,一些激进的环保组织,其采取的行动与倡导的理念,有时会被传统观念视为过于极端,甚至被贴上 “异端” 的标签。这些环保组织为了引起社会对环境问题的高度关注,常常采取一些激进的抗议行动,如封锁工厂、阻断交通等。虽然他们的行为方式可能引发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强烈呼吁与极端关注,确实促使社会各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态保护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在这些环保组织的持续推动下,政府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企业也开始积极主动地调整生产方式,采用更加环保、可持续的生产技术与工艺。这些看似 “异端” 的行为与理念,实际上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特殊动力,时刻提醒着人们要不断审视和完善现有的社会体系,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回响:多元时代的应对

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犹如百川归海,在世界范围内相互激荡、相互交融。在这样一个多元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异端” 的表现形式与传播途径也变得更为错综复杂、隐蔽多样。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与移动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呈现出几何倍数增长的态势,这使得一些极端思想、虚假信息能够在瞬间跨越地域与时空的限制,迅速扩散至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例如,在网络空间中,不时会涌现出一些极端民族主义言论。这些言论往往以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为煽动点,片面强调本民族的利益与优越性,对其他民族进行无端的诋毁与攻击,煽动民族仇恨情绪。这种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的传播,不仅严重破坏了国家间友好合作的关系,阻碍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正常交流与文化融合,而且极易在国内引发社会矛盾与冲突,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国际局势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这种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抬头,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又如,网络上还充斥着大量的伪科学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打着科学的旗号,利用民众对科学知识的信任与渴望,传播一些毫无科学依据、荒诞不经的理论与观点。比如,一些所谓的 “养生大师” 在网络上大肆宣扬各种奇葩的养生方法,声称通过某种特殊的饮食、运动方式或者使用某些特定的产品,能够治愈各种疑难杂症,甚至实现长生不老。这些伪科学信息的广泛传播,不仅误导了民众对科学知识的正确认知与应用,使民众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误入歧途,耗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而且还严重扰乱了科学研究与科普工作的正常秩序,削弱了公众对真正科学知识的信任度。

面对如此复杂严峻的现实挑战,我们必须秉持理性、包容与批判的态度,审慎应对各种思潮的冲击与影响。所谓理性,就是要求我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想潮流时,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盲目的情绪所左右,不轻易跟风随大流。而是要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与扎实的知识储备,对各种思想观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与判断,辨别其真伪、善恶与是非。包容则意味着我们要充分承认并尊重思想的多元性与多样性。在一个开放自由的现代社会中,只要不同的观点与思想不违反国家法律的底线和社会基本的道德准则,我们就应当给予其充分的表达空间与生存土壤。因为在这些多元的思想中,往往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灵感与智慧的火花,能够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新的思路与动力。批判则是我们应对 “异端” 思想的有力武器。我们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与高度的警惕性,对那些真正有害的 “异端” 思想,如极端恐怖主义思想、恶意造谣传谣行为等,进行坚决果断的抵制。通过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公众的思想觉悟与辨别能力,使广大民众能够自觉远离这些有害思想的侵蚀。同时,充分运用法律规范的强制力,对传播有害思想、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从源头上遏制 “异端” 思想的滋生与传播,彻底消除其负面影响。

此外,在当今时代,加强主流价值观的宣传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且紧迫。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应当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与根本任务。通过系统、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以及丰富多彩的人文社科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理解和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例如,在思想政治课上,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事件、现实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意义,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对于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价值观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亲身体验与感悟,进一步增强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与践行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不良思想的免疫力。在社会层面,要充分利用媒体、文化活动等多种渠道与平台,广泛传播正能量,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各类媒体应当发挥自身的传播优势,积极宣传正面典型事迹,营造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舆论氛围。例如,电视台可以制作播出一系列反映社会正能量的纪录片、公益广告,报纸杂志可以开设专栏,报道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与感人事迹,网络媒体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文化活动,吸引广大民众积极参与,使主流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与行为规范,构筑起抵御 “异端” 思想侵蚀的坚固防线。

孔子所言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穿越了悠悠千年的历史时光隧道,依然在现代社会的广袤天空中回响着深沉而有力的警示之音。它犹如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时刻提醒着我们,在追求思想进步、社会发展的漫漫征程中,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审慎辨别那些可能潜藏在暗处、扰乱社会秩序、误导公众认知的 “异端” 因素。我们应当以理性为舟楫,以包容为胸怀,以批判为利刃,勇敢地迎接多元思想的冲击与挑战,精心守护好人类文明的精神家园,确保社会在和谐、有序、包容的康庄大道上稳步前行。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既要防止因对 “异端” 的过度敏感与盲目排斥,而错失思想碰撞所带来的创新契机;又要避免因对真正有害 “异端” 的忽视与纵容,而致使社会陷入混乱与危机的泥沼。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异端” 思想也巧妙地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改头换面,以更加隐蔽的方式渗透进人们的生活。例如,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一些不良分子利用算法推荐的漏洞,向特定人群推送极端思想、虚假信息或不良文化内容。他们通过精准的用户画像,将这些有害信息精准投递给那些容易被影响的个体,潜移默化地侵蚀着人们的认知与价值观。这种基于先进技术的 “异端” 传播方式,相较于传统手段,更加难以察觉和防范,对社会的潜在危害也更大。

从教育层面来看,教育者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认知世界、辨别是非能力的重任。除了在课程体系中融入主流价值观教育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所接触到的各类信息提出疑问,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和分析。例如,在科学课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有争议性的科学话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理性的交流与辩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科学知识,更能学会如何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筛选出真实、有用的信息,不被 “异端” 思想所迷惑。

在文化传播领域,各类文化创作者与传播者也应当坚守道德底线与社会责任。在追求创意与流量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社会公序良俗和主流价值观为代价。文艺作品作为反映社会现实与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应当传递积极向上、富有正能量的价值观。无论是文学、音乐、绘画还是影视作品,都应致力于塑造美好的人性、弘扬正义与善良,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对于那些传播低俗、暴力、歧视等不良思想的文化作品,文化管理部门应加强审查与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杜绝这类 “文化异端” 流入市场,污染社会文化环境。

此外,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也为应对 “异端” 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我们应当积极推动各国间的文化对话与理解,倡导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通过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如文化展览、学术研讨会、艺术演出等,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让不同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更好地向世界展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同时也能够吸收其他国家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丰富和完善自身的文化体系。这种积极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打破文化隔阂与偏见,减少极端民族主义等 “异端” 思想滋生的土壤,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位社会成员也都应当增强自身的文化自觉与价值担当。我们要时刻保持对 “异端” 思想的警觉,当发现身边存在不良思想传播的现象时,要敢于站出来进行抵制和纠正。同时,我们还要积极传播正能量,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身边的人,营造一个积极健康、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例如,在社交媒体上,我们可以多分享一些正面的新闻报道、感人的故事、有益的知识等,为网络空间注入正能量;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可以倡导文明、和谐、友善的价值观,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流价值观念。

总之,“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这句古老的箴言,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我们生活在一个思想多元、信息爆炸的时代,“异端” 思想的存在与传播不可避免。然而,只要我们全社会齐心协力,从教育、科技、文化、法律等多个层面入手,秉持理性、包容与批判的态度,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就一定能够有效地防范和抵制 “异端” 思想的侵害,让我们的社会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下,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的内涵,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繁荣、充满希望的世界。让我们铭记孔子的教诲,以智慧和勇气守护好人类文明的精神家园,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