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皇帝却并未因颖嫔的话而消气。他怒喝一声,如同惊雷般炸响在大殿之中:“够了!朕已经说过了,今日是双生子的周岁宴,是大喜的日子。你们却仍旧这般争吵不休,成何体统?”
说完,皇帝冷冷地看向颖嫔,语气中充满了警告与威胁:“颖嫔,朕不知道巴林部有那么大面子,能够让你和皇后都如此上心,甚至决定和亲的人选。傅恒去信替朕问问巴林部,巴林部是不是蒙古部族当的腻歪了,想换主子了?朕的大清,还轮不到他们来指手画脚!”
颖嫔闻言,脸色骤变。她深知皇帝此言非同小可,一旦巴林部被皇帝猜疑,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她赶忙跪下,声音中带着几分惶恐与急切:“皇上息怒,臣妾绝无此意。巴林部一直对大清忠心耿耿,绝不敢有丝毫异心。今日之事,只是臣妾与皇后娘娘一时心急,绝无他意。请皇上明察秋毫,莫要误会了巴林部。”
皇帝看着颖嫔和如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深知后宫争斗的险恶与复杂,也明白这两个女人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争斗。但此时,他更关心的是大清的稳定与繁荣,绝不容许任何人或势力来挑战他的权威。
皇帝的话语如同寒冰,瞬间刺入如懿的心房,让她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寒意。她脸色苍白,却仍强撑着尊严,不让自己在皇帝面前露出丝毫的软弱与脆弱。大殿内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众嫔妃皆屏息凝神,生怕一不小心便卷入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之中。
“陛下,臣妾自知有错,但请陛下念在臣妾多年侍奉的份上,宽恕臣妾这一次。”如懿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尽力保持着镇定与从容,但眼中的焦虑却难以掩饰。她深知,这次的事情若不能妥善处理,她的后位将岌岌可危。
然而,皇帝却并未立即回应她,而是转身看向了温婉得体的馨澜。馨澜微微一笑,那笑容温婉如玉,仿佛能够融化人心中的坚冰。她轻声道:“陛下,今日是双生子的周岁宴,是大喜的日子。臣妾斗胆,请陛下以大局为重,莫要因这些小事而伤了和气。臣妾相信,皇后娘娘和颖嫔娘娘都是一心为了大清,为了陛下和皇子公主们的未来着想。”
皇帝的话语如同冬日里的寒风,让如懿的脸色愈发苍白。她低下头,双手紧握成拳,指甲深深嵌入掌心,试图以此来掩饰内心的慌乱与不甘。然而,皇帝却并未再给她开口的机会,而是转身看向了一旁的馨澜,目光中充满了温柔与赞赏。
“澜儿,你今日的表现让朕很满意。”皇帝的声音柔和而充满赞赏,“你温婉得体,识大体,顾大局,这才是朕心中理想的皇后人选。”
馨澜闻言,脸上露出谦逊而温柔的笑容,微微欠身行礼:“多谢陛下夸赞,臣妾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
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再次扫过如懿,眼中满是失望与冷漠。他冷冷地说道:“乌那那拉氏如懿,你听到了吗?这就是你与澜儿的差距。你若能像澜儿一样识大体、顾大局,朕又怎会如此失望?”
如懿的心如刀割,她想要开口辩解,却发现自己的声音已经哽咽。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声音细若蚊蚋:“臣妾知错,但臣妾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清,为了陛下,为了我们的孩子。”
皇帝却冷笑一声,目光中满是嘲讽:“为了大清?为了朕?为了孩子?哼,你若是真的为了这些,就不会如此肆意妄为,不顾朕的旨意,擅自做主。”
说到此处,皇帝的语气愈发严厉:“况且,四公主嚣张跋扈,朕本没想着嫁出去祸害蒙古,也不想因为一个嚣张跋扈的公主伤了朝中重臣的心。传旨下去,四公主嚣张跋扈,即刻打入宗人府,遇赦不赦。”
如懿闻言,心如死灰。她看着皇帝那决绝的背影,知道自己已经彻底失去了他的信任。而此刻,一直未说话的令妃缓缓起身,娇声道:“皇上,今日双生子周岁宴本是喜事,不宜再添忧愁。皇后娘娘想必也是一时糊涂,至于四公主的婚事,可慢慢再议。”
皇帝看了令妃一眼,神色缓和了些许。令妃接着说道:“臣妾听闻巴林部近日送来一匹绝世宝马,说是献给皇上的生辰贺礼,可见其忠心。此次之事,许是一场误会。”
皇帝沉思片刻后,道:“罢了,既然巴林部臣服于大清,那颖嫔就降为贵人吧,以示薄惩。”
如懿听着皇帝的决定,心中五味杂陈。她知道,自己今日的行为已经让皇帝心生厌恶,而馨澜的温婉得体更是让她显得黯然失色。她坐在那高高在上的皇后宝座上,却如坐针毡,浑身不自在。
宴会继续进行,但气氛已经大不如前。如懿看着下方欢声笑语的众人,心中却是一片荒凉与绝望。她明白,今日之事已经让她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大打折扣,而馨澜的崛起更是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事后,颖嫔找到如懿单独理论。她怒目而视,声音中带着几分决绝:“皇后娘娘,您今日这般算计于我,当真以为我是好欺负的么?”
如懿却面不改色,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妹妹,本宫也是形势所迫,你既已答应助我,本宫自不会亏待你。”
颖嫔冷笑一声,眼中满是失望与愤怒:“娘娘莫要再哄骗我,往后咱们桥归桥路归路。”说完便拂袖而去。
如懿望着颖嫔离去的背影,心中忧虑起来。她知道自己此番彻底得罪了颖嫔,不仅失去了一个潜在的盟友,还多了一个敌人。在这后宫之中,她的处境已经愈发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