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贞观风流 > 第159章 宁叫人怕,莫叫人欺!(求追订)

第159章 宁叫人怕,莫叫人欺!(求追订)(2 / 2)

柴令武以游牧民族的特性作为起始,解释道:“纵观古今,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草原上的蛮族,其特性与草原上的杂草没有任何不同。

从最早的西戎,北狄,东胡开始,到秦汉时期的匈奴,再到五胡乱华时期的鲜卑、乌桓、柔然、回鹘、羯、羌、氐......最终到现在的突厥。

草原上的蛮族,便像是杂草一般,割了一茬,又长一茬。

关键这些草原蛮族还有一个特性,那便是汉人强大时,他们就伏低做小,汉人懦弱时,他们便露出獠牙,时叛时降,反反复复,让咱们只想安安心心种地的汉人先民很是头疼。”

李世民面露沉思之色,像是打开了一个新奇的,与当下汉人对于蛮族的认知完全不一样的思路。

以前的时候,汉人只知道草原蛮族凶残,动辄纵马南下劫掠富饶的中原。

而汉人的先祖为了防备蛮族,也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便进行了一系列针对蛮族的改革强化与防备措施。

譬如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譬如秦始皇修建的长城,再到汉武帝时期,中原王朝开始培养骑兵,逐渐对草原蛮族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乃至于今日,他勒紧裤腰带,给李靖凑出十万大军北征突厥。

其实与汉人先民所做之事,也并无不同。

只是这些事情,在后来者眼里,仿佛就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

好似吃饭喝水一般,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以至于千百年来,汉人已经累积了无数应对蛮族的经验,却一直无人从蛮族的起源,性格等方面对蛮族进行过详细的分析。

客观说来,这......何尝不是一种认知上的不足?

李世民沉思良久,倏地抬起头问道:“所以你的意思是,若是让突厥人自治,用不了多久他们又会叛乱?”

柴令武摇摇头,语气低沉道:“若陛下您一直如今日这般英明神武,那贞观一朝,突厥便不会叛,但往后就不好说了,毕竟,陛下您也不敢保证我大唐后世的君王个个英明神武吧?”

李世民下意识点头,柴令武这句话,说得有些犯忌讳.

但他的确不敢保证大唐后世的君王会不会出现“何不食肉糜”那等荒诞之君。

话说到这里,柴令武干脆也不再搞什么迂回套路,直言道:“臣以为,既然突厥人以后注定要叛乱,倒不如趁我大唐现在强大时,尽可能的做到利益最大化。”

“利益最大化......”

李世民反复咀嚼着利益最大化几个字,神情很是纠结。

柴令武沉吟一瞬,继续说道:“不止突厥,包括其他蛮族,我大唐其实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毕竟,我汉人王朝的边境上,蛮族总是在不断刷新,今日突厥没了,说不定明日又冒出来厥突,突觉......”

李世民纠结一瞬,皱眉道:“可若是我大唐这么做了,难保不为四海诸国口诛笔伐啊。”

“这就牵扯到一个陛下要实惠还是要名声的问题了。”柴令武迅速接话,并将李世民隐忧归纳为实惠与名声。

李世民仰起头,迟疑道:“实惠怎么说?”

“实惠嘛,便是我大唐不必征发百姓,不必压榨子民,便可得到宽敞的道路,通畅的河流,崭新的城市,明亮的学堂,我大唐中枢对于地方的控制,也必然更加紧密,相应的,百姓们能够安心种地,也将感念您是一位远超汉文帝的明君,仁君。”

柴令武还是迅速接话,这些东西,都是早已经深深刻在他脑海里的东西。

至于给李世民画大饼,顺手的事......

李世民坐直身子,盘腿问道:“那名声呢?”

柴令武咧嘴一笑,舔着舌头道:“往后百年,千年,万年,您都将是大唐周边蛮族嘴里口口相传的魔主,魔君,甚至是魔父,说不定四海诸国还会一同起兵讨伐您。”

柴令武嘴里每冒出一个新词,李世民的脸色就黑一分:“魔主、魔君朕认了,魔父是什么鬼?”

柴令武轻飘飘的解释道:“魔鬼父亲,想反抗,但没能力,没胆子反抗的人。”

李世民微微颔首,算是赞同了这个解释。

他以手扶额,眼中的沉思之色渐浓。

柴令武见状,心里暗骂了一句李世民油盐不进。

不禁加码道:“陛下,臣在乡间,偶然听来两句话,臣觉得很有道理,想与陛下分享。”

“什么话?”李世民愕然垂首。

柴令武表情严肃起来,一半是敬重,一半是心头难凉的热血。

他道:“第一句是,尊严只在男儿的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弩箭的射程之间,第二句是宁叫人怕,莫叫人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