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贞观风流 > 第274章 良机天赐,臣请陛下兵发吐谷浑(6k三合一求追订)

第274章 良机天赐,臣请陛下兵发吐谷浑(6k三合一求追订)(1 / 2)

“打算?”

柴令武一头雾水,反问道:“什么打算?”

李世民一愣,随手捏起一块糕点放在嘴里咬了一口,面露沉思之色。

沉思片刻,才接着出声道:“如今长安城内年岁与你差不多大小的青年才俊,如你兄长,长孙冲,杜构等人皆已经领了差事,算得上是为朕分忧了......”

柴令武又是一愣,随即心里陡然浮现一抹怪异的感觉。

合着,李世民今日是来催他就业来了?

柴令武如是想着,嘴上随口应道:“好叫陛下知晓,纵然臣如今已然成婚,但臣过完年也才十八岁呢,也不着急领差事吧?”

“不着急?”

李世民侧过头,上下打量着柴令武,然后咧嘴一笑,问道:“你......当真不着急?”

柴令武不太明白李世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但他深知李世民的脾性,只要他开口,就准没好事。

于是,他果断摇头:“臣真的不急,如今家父尚且领着大将军的职位,家兄也领了会州别驾之职,臣还想在父兄的庇护之下多过几天安稳日子呢。”

听着柴令武一点志气都没有的屁话,李世民顿时一头黑线。

忍不住吐槽道:“你个小混账倒是实诚。”

柴令武朝他咧嘴一笑,只当李世民是在夸他。

见柴令武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李世民一时间也不好继续追问下去。

一时间,舅甥二人相视无言。

气氛沉默良久,柴令武抬头看看天色,见已是月上中天,满天星宿,不由坐起身来,看着李世民问道:“陛下,时辰不早了。您还不回宫吗?”

李世民听见柴令武的提醒,不由翻了个白眼:“怎么,要赶朕走?还是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去见你的新媳妇?”

柴令武扯了扯嘴角,表情不变,语气淡然道:“陛下说笑了,臣只是关心您的身体,您每日为国操劳,像这样老是熬夜,对身体可没好处。”

一听这话,李世民顿时嗤笑出声。

但不知想到了什么,终是未曾反唇相讥。

他起身,阔步朝更衣室走去。

柴令武大喜,赶忙屁颠屁颠跟在他身后,迫不及待的想要将这尊瘟神送走。

李世民换好便服,也没有和柴令武多说,带着随从悄无声息的离去,没有惊动礼厅之中的任何人。

将李世民送走,柴令武又悄摸潜回礼厅看了一眼。

见礼厅之中依旧是一片群魔乱舞的状况,果断转身钻进后院。

后院之中,男女双方一众女眷依旧在月光之下说着闲话,没有半点想要离去的意思。

看样子,今晚这个洞房,她们应该是听定了。

但有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对于一个精虫上脑的男人来说,再多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他果断选择悄摸绕过一群拦路的小女孩,绕到院子后方,从窗户里爬进了新房。

新房里,春夏秋冬四大丫鬟正在替谢知书卸妆。

见柴令武翻窗而入,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

“公......公爷......”

“嘘~”

柴令武朝他们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四女赶忙抬手捂住嘴巴。

铜镜前,谢知书也被四人的声音吸引,她回过头,见柴令武正门不走走窗子,顿时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夫君,您这爱好......挺别致哈......”

听出谢知书言语之中的揶揄之意,柴令武倒也没有什么难为情的感受。

他嘿嘿一笑,对着四大丫鬟摆摆手,示意她们去外间等候。

然后迫不及待的将谢知书打横抱起。

谢知书小脸一红,小声嘟囔道:“长乐殿下和程柔妹妹她们还在院子外面守着呢。”

“管她们作甚,咱们夫妻入洞房,难道还要她们同意不成?”

柴令武非常霸道的将谢知书打横抱起,浑然不在意外面还有一群小姑娘等着听墙根。

紧接着,便是秋夜里的一夜春风。

门外,一群小姑娘迟迟没等到柴令武到来,一阵呵欠连天之后,总算受不了困意逐渐散去。

前厅,一众宾客亦是醉倒。

夜深了,整个长安都陷入了寂静。

......

热闹毕竟只是一时的,平淡才是人生常态。

这句话,用来形容柴令武的婚后生活也一样。

成婚后,柴令武便搬出了碧波小院,从霍国公府分出了一支香火,供奉到新的祠堂。

并带着何全,屈突仲翔,裴行俭,薛礼等人住进了县公府。

黄元如愿以偿成为了县公府的大管家,王胜则是彻底接受了马三宝留给他的人手。

也是由王胜彻底接手了马三宝留给他的人手之后,柴令武才终于对马三宝留给他的遗产到底有多丰盛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

且不提旗下数不胜数的商号,矿产,庄子,田地,封户之类的东西,光是死士家臣,就足足有二百余人。

二百余人,听起来不多。

但若是再加上他们死士家臣的身份,那就是一份相当恐怖的力量。

什么叫做死士家臣?

即从他们这一代人开始,到他们的子子孙孙,都只将听从于新兴县公府这一脉家主的命令。

哪怕是柴令武要带着他们造反,他们也会二话不说的将刀架在李世民的脖子上。

可以说,他们,才是将来县公府能够兴盛繁荣的根基所在。

当然,柴令武是没有什么造反的野心的。

造李世民的反,难度完全不亚于跑去汉末三国玩统一。

他现在有钱有权有女人,吃饱了撑的,才跑去造反?

因此,全盘接受了马三宝的遗产之后,柴令武也没有声张,只是将内宅中馈交给了谢知书打理。

然后就继续过起了他的咸鱼生活。

有时间了,就跑去城外渭河里钓钓鱼,隔三岔五的,再跑去霍国公府打打秋风,晚上就和谢知书过二人世界。

不对,现在应该是三人世界了。

因为他和谢知书成婚没多久,谢知书便自作主张的将漫冬娶进了府中作为藤妾。

媵妾,最早是古代贵族婚姻中随正妻陪嫁的女子,身份介于正妻与普通妾室之间。

但到了大唐,李世民不仅完善了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度,就连什么身份的人能娶几个老婆,都做了严格的规定。

按照大唐律,柴令武如今是县公之位,能够娶一名正妻,八位藤妾,合计九个女子。

而大唐的藤妾,与所谓的妾室侧室外室也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藤妾是正儿八经受到国家保护,由国家承认的男主人妻妾,有国家俸禄可以领的。

而那些所谓的妾室,只能算是私人财产,可以随意发卖转让赠送。

对于娶漫冬入府为藤妾之事,谢知书的原话是,反正是国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多娶一个藤妾,国公府就多一项进项。

柴令武还能怎么说呢,只能是欣然应允......

咸鱼的日子总是舒坦,舒坦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一场大雪送走了贞观六年,迎来了贞观七年。

回顾贞观六年一整年,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大事情。

唯一值得一提的,便只有贞观六年的夏天,李世民为了显示自己的仁德,下令放三百多名死囚回家探亲,而那三百多名死囚,在无人看管催促的情况下,最终又在一月后一个不少的赶回刑场赴死。

此举,为众人称赞为当今圣上的仁德之念,史书则记载此事为贞观纵囚。

除此之外,还能算得上大事的,便只有江南的三季稻丰收一事。

但整个贞观六年,都未曾有大规模的天灾人祸,三季稻丰收的消息,夹杂在全国各地都大丰收的消息里,其实也不是那么起眼。

至少这事,除了朝堂上的李世民和少数大臣之外,诸国暂留长安的使节都是不知晓的。

至于其他的小事,比如岭南僚人的问题之类的,倒是不少,但都不值一提。

总之,贞观六年就这么悄悄摸摸的过去了。

贞观七年二月,料峭的春寒消退,渭河畔嫩绿的柳枝抽出新芽。

柴令武懒洋洋的靠在躺椅上,手上的鱼竿已经被河中的鱼儿拖进水里一半,但他依旧没有要收杆的意思。

“公爷好心境,鱼儿上钩,竟还能忍住不收竿,就不怕失了鱼儿再失鱼竿?”

就在柴令武惬意的眯起眼睛,享受春风拂面的柔和时,耳边忽地传来一道清朗的声音。

柴令武闻声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身材略微有些消瘦,约莫年三十左右中年男子。

男子脸上带着某种病态的惨白色,看起来像是命不久矣,但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摄人心魄。

“宾王兄来了,坐!”